-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十三页,共96页 三、海洋能资源开发 海洋能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潜力 海洋能是指海洋的自然能量(动能、势能和热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度差能等海洋能资源属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取之不竭的“能源宝库”,成为21世纪地球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由于海洋能开发对技术要求高,前期设备投资大,加之海洋环境复杂、海洋能资源分布存在着密度低等不利方面,海洋能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能和波能。 第六十四页,共96页 潮汐能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海洋能资源,在目前的技术下,只有潮差超过3m的地方才具有开发的意义。全世界潮差超过3m的地方约有23处,第一座具有商业实用价值的潮汐电站是1967年建成的法国郎斯电站。 我国正在运行发电的潮汐电站共有8座:浙江乐清湾的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海山潮汐电站,沙山潮汐电站,山东乳山县的白沙口潮汐电站,浙江象山县岳浦潮汐电站,江苏太仓县浏河潮汐电站,广西饮州湾果子山潮汐电站,福建平潭县幸福洋潮汐电站等。 我国潮汐发电量,仅次于法国、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海洋潮汐能开发 第六十五页,共96页 在人类探索海洋波能的种种用途中,最早进行开发研究的就是利用波浪能发电。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包括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挪威,中国等都在研究波能发电,并提出了300多种不同的发电方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上海、青岛、广州和北京的五六家研究单位开展了波力发电研究。用于航标灯的波力发电装置也已投入批量生产,向海岛供电的岸式波力电站也在试验之中。 海洋波能开发 波浪能电站外景 波浪能电站内部 第六十六页,共96页 * 第六十七页,共96页 四、海洋水及其化学资源开发 (一)海洋水资源及其开发 海洋水约占全球总水量的93.7%。开发海水资源已成为大势所趋。海水利用的两种方式: 海水直接利用是指用海水代替淡水作工业用水(主要包括冷却、水淬、洗涤、净化、除尘)、农业用水(主要包括海水养殖和海水灌溉)、商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主要包括冲厕、洗刷、消防、浴池、游泳等。 海水淡化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现在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重要工业部门。世界海水淡化能力的55%分布在中东;其次是美国,占14.6%;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分别占11.4%和7.9%。 第六十八页,共96页 胶南一小区海水冲厕成范例 未来将在青岛推广 * 第六十九页,共96页 * 第七十页,共96页 南北半球盛行风所形成的风海流 第三十一页,共96页 3. 补偿流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 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两种。 洋流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陆地形状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第三十二页,共96页 秘鲁渔场的形成就是得益于附近海区盛行的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表层,给浮游生物提供丰富的养料,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3. 补偿流 第三十三页,共96页 海 区 补 偿 流 离 岸 风 北太平洋东岸 加利福尼亚寒流 东北信风 南太平洋东岸 秘鲁寒流 东南信风 北大西洋东岸 加那利寒流 东北信风 南大西洋东岸 本格拉寒流 东南信风 南印度洋东岸 西澳大利亚寒流 东南信风 补偿流的分布地域 第三十四页,共96页 (二)大洋表层形成模式 大洋表层形成模式: 大洋表层环流主要是由稳定的盛行风引起的风海流。环流由于海陆分布不均,气压带被割裂成几个不连续的气压中心。因而,由风引起的海流只能成为围绕高压中心的环流。 在北半球,绕副热带高压而流动的,为一顺时针方向的环流;绕副极地低压(中纬度低压)流动的,为一逆时针方向环流。在南半球,与副热带高压区相应的环流为逆时针方向。副极地低压与极地高压基本上呈带状,那里的海流与纬圈平行。 第三十五页,共96页 第三十六页,共96页 (二)大洋表层形成模式 太 平 洋 表 层 环 流 北太平洋 副热带 高压中心 的顺时针 环 流 北 赤道 暖 流 黑 潮 暖 流 北太 平洋 暖流 加利 福尼亚 寒 流 北 赤道 暖 流 第三十七页,共96页 东澳 大利亚 暖流 西 风 漂 流 秘 鲁 寒 流 南 赤 道 暖 流 北太平洋 副极地 中心的 逆时针的 冷水环流 亲 潮 寒 流 阿拉 斯加 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赤 道 附 近 的 赤 道 逆 流 南太平洋 副热带高 压中心的 逆时针 环流系统 第三十八页,共96页 北大西洋 顺时针 环流系统 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