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桃花扇》中侯方域形象
《桃花扇》以其“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为主
题,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光辉的艺术形象 ,如李香君、史
可法等。而作为男主人公的侯方域相对来说却略显逊色,但
是他毕竟是主人公之一,起着线索作用,因此作者塑造的侯
方域这一艺术形象还算是比较丰满的。作者在《桃花扇凡
例》中提到:“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
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子虚乌有
之比。”孔尚任在此提出的创作原则,对于孔尚任这一艺术
形象的塑造合不合适呢?本文将从历史形象与艺术形象的对
比中加以分析,看作者是如何塑造侯方域这一人物形象的。
艺术形象的侯氏与历史人物一样的忧国忧民、注重名
节、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但我们也会发现剧作中的某些具
体情节与历史是有出入的。
首先,作者美化了侯李之间的爱情,突出了侯氏对李
香君的生死不渝之情。侯氏在《与任王谷论文书》中自承
“仆少年溺于声伎”,胡介祉《侯朝宗公子传》云:“公子
每携季弟逸出选伎征歌……留都故佳丽地,海内贤豪辐辏,
论交把臂驰骛于诗酒声色之场,公子遨游其间。”可见侯氏
在故乡时已“选伎征歌”,到南都后更是“溺于声伎”。而
他在南京应试时“雄才灏气,挟万金结客”,并不像《桃花
扇》中所说的那样“客况不堪”、“萧索奚囊”。(《访
翠》)当时他“每宴以伎侑酒”,而李香君只是留下姓名的
一伎而已。《桃花扇》中称李香君为侯氏的“聘妾”,是抬
高了李香君的身份。这与钱谦益娶柳如是、冒襄娶董小宛不
同。历史上李香君确实劝他不要受阉党余孽阮大铖的拉拢,
他接受了意见,但从他在南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来
看,他与李香君的短期结交,只是贵家公子风流韵事而已,
有关史料并不能说明二人产生过真挚的爱情。崇祯十三年他
落第还乡,与李香君就此分手,再未见面。
而《桃花扇》中的侯方域对李香君则痴情不改,直到
面临被捕危险时,才不得不离开;侯方域在别离李香君后,
对她真诚思念。在黄河渡口上,他与李贞丽、苏昆生偶遇,
听到李贞丽说香君为他守楼“碰死在地”时,他禁不住大哭
起来,叫道:“我的香君,你怎的碰死了?”而得知李代桃
讲香君未死时的“一喜”,以及复见定情诗扇之后便要“趁
早开船”以期尽快相会的急切心情,都极为真切颇有层次地
表现了他对爱情的专一和志诚。《题画》一出,更是生动写
出了他重上媚香楼时的心理活动――“这是媚香楼了。你看
寂寂寥寥,湘帘昼 ? ,想是香君春眠未起,俺且不要唤他,
慢慢地上了妆楼,悄立帐边,等他自己醒来,转睛一看,认
得出是小生,不知如何惊喜哩!”这是饱经战乱、久经离别
即将重逢时激动喜悦心情的真实写照。在这里只有纯洁爱情
真诚无二的美好憧憬。南明灭亡之后,二人终于相会在栖霞
山。这些都是缺乏史实依据,也不符合历史人物侯方域的思
想和性格的,但却写得很精彩,非常动人。
作者如此来写,似乎与自己的创作原则相违,我们该
如何来理解呢?我想作者这样塑造侯氏是有其不可抹杀的作
用的:首先,这样来写符合传奇体制的需要。传奇经历了民
间初创时期、文人模仿时期,到明嘉靖年间发展到了文人化
时期。而“到了文人传奇形成之时,生、旦主演的体制受到
了高度重视,剧作家自觉地围绕生、旦主演的体制去安排剧
情,剧情的发展递进始终注意以生、旦为中心”。由于生、
旦体制的规定,传奇多沉浸于爱情世界之中。《桃花扇》中
主角为侯方域、李香君二人,作者突破历史来写他们真诚的
爱情,正是为了符合这种体制,符合戏剧传统,以适应人们
的审美习惯,否则,写“生”对“旦”只是逢场作戏,风流
韵事是不能为群众所接受的。其次,这也是适应作品主题的
需要。《桃花扇》的主题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抒发兴亡之感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在戏剧中,作为当时客
观上处于政治中心之外的小人物,他们的爱情具有一种工具
性:借助他们爱情的悲欢离合沟串起南明的兴衰存亡。第
三,这是作品本身结构的需要。据许建中教授的研究,《桃
花扇》的结构属于离合兴亡式,以“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
感”来构架全局。这种结构仍是以传统的“两线交织、并进
互映”的结构方法为基本特征的,即“以双重结构方式将南
明兴亡与生、旦离合交错展开,顺时揭示发展的全过程”。
正是由于生、旦离合担负着结构上的使命,《桃花扇》在具
体剧情的演绎上体现了两种方式:重大历史事件多尊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五年(2021-2025)高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应用文写作(新高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VIP
- 呼和浩特市城市燃气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8名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全国职业技能比赛:高职)GZ069纺织品检验与贸易赛项理论和实操题库共计9套.docx VIP
- (正式版)DB42∕T 159-2024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pdf VIP
- 预拌混凝土ERP说明书.doc VIP
- 小学学校教育督导问责办法.docx VIP
- 二类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大全.pdf VIP
-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练习题.doc VIP
- (高清版)DB42∕T 914-2013 《湖北省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 2025 年入团考试真题精选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