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PAGE
高中美术
高中美术必修鉴赏模块
第五课
《文化变革 美术发展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
教学设计
美术组
一、课前准备:
典型图片的搜集,视频资料的筛选,课件制作,课堂活动材料的准备。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出示中国传统人物、花鸟绘画、徐悲鸿林风眠作品图片,对比欣赏比较不同?学生分析回答
老师指出20世纪绘画的新面貌,引出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带着疑问一起学习新课
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
课
教
学
20世纪初(1919年),中国爆发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落后状态,纷纷要求改革。最早提出对中国画改革的是康有为、蔡元培、陈独秀。
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引进西画的写生、写实的造型观来改造中国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徐悲鸿写实改造中国画
徐悲鸿:一位在中国画坛上赫赫有名的画家,自幼随父学画,1917年留学日本,1923年入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研习西画美术技法,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为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徐悲鸿为什么要改革中国画?徐悲鸿对当时中国画的评价:
1. 造型不准,尤其是人物画
2. 明清以后形成的临摹至上,使得中国画切断了跟现实的联系,变成了因循守旧的画种。
老师展示《泰戈尔像》与《李白行吟图》人物画比较,学生讨论并回答两者的异同?《李白行吟图》人物画:写意,运用泼墨塑造形象,强调了用笔的书法式表现和韵律感??。
《泰戈尔像》:写实,中国画笔墨与西方解剖、明暗相结合,注重对形象特征的刻画。?用西画写实的手法改革中国画造型观。将西画重体面、结构的造型手法与传统中国画的意笔相结, 达到了“以形写神”的完美统一。
欣赏《愚公移山》?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总结徐悲鸿对20世纪中国绘画的贡献:
1 以线描与素描体面渲染的结合刻画人物肖像,彰显出中国画特有的气韵生动。
2 舍弃光源色与环境色强调固有色,改变了传统中 国画用色的程式化和装饰性,具有色彩的真实感。
3 将西画解剖学、透视学引进人物画,以利于增强重大题材的表现力。
4 在中国画中引入素描,强调“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
播放视频徐悲鸿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贡献。
在徐悲鸿的影响下,蒋兆和等画家人物画艺术成就很高。《流民图》:直接表现现实生活苦难的作品:高2米、长12米,称得上是巨幅长卷,通过一百多个不同人物的造型,真实地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浓缩了中华民族那段屈辱的历史。《流民图》饱含着艺术家的心血,也体现了蒋兆和的大智大勇。
二、林风眠“中西调和”改造中国画。
介绍林风眠,让学生了解其绘画思想、风格。
PPT出示:中国传统绘画长于写意,但表现方法上有局限性,不能充分表现情感上的需要。提倡到自然中写生,从突破传统笔墨程式的角度,减弱“写”的用笔方法,突出“画”的自由表达特性,力图在中西绘画之间寻找出一种新的创作道路。
展示林风眠作品,学生欣赏、讨论。风格面貌与传统绘画比较有何不同。从色彩、构图、用笔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课堂活动:徐悲鸿林风眠作品比较:你更喜欢谁?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同:都在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并拓宽了中国画的发展思路。
异:徐悲鸿强调写实,主张现实主义的美术方向,艺术要服务于社会。(突出作品的主题性、思想性。)
林风眠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强调艺术由情感而产生。(专注于作品的艺术性,客观上强调了美术的审美功能)
说出看到作品的第一感受
思考:徐悲鸿新中国人物画与传统人物画有何不一样?相对于传统人物画,徐的作品有哪些创新?
了解徐悲鸿进行创作的社会背景
思考:徐悲鸿为什么用这种形式表现这种题材--《愚公移山》
学生欣赏林风眠作品,感受同为中西融合,思考林风眠作品的特点
学生小活动,探究讨论。
调动学生感官感受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了解艺术家的艺术观点,进一步了解徐悲鸿为什么这样画
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艺术创作的真正目的。
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对作品多角度的思考
通过作品给予启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感受20世纪中国画创新的不同风貌
课
堂
拓
展
学生讨论,在今天,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绘画?
思考,讨论
活动的设置,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课
堂
小
结
感觉 读图 知识 思想与观念、情感和想象 评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体育与健康_排球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物理_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物理_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课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生物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音乐_贝多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贝多芬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物理_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物理_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美术_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The Return of the Champions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The Return of the Champions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赤壁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赤壁赋》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雨霖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历史_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历史_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A Lively City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A Lively City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