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美术_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PAGE 高中美术 高中美术必修鉴赏模块 第五课 《文化变革 美术发展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 教学设计 美术组 一、课前准备: 典型图片的搜集,视频资料的筛选,课件制作,课堂活动材料的准备。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出示中国传统人物、花鸟绘画、徐悲鸿林风眠作品图片,对比欣赏比较不同?学生分析回答 老师指出20世纪绘画的新面貌,引出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带着疑问一起学习新课 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 课 教 学 20世纪初(1919年),中国爆发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落后状态,纷纷要求改革。最早提出对中国画改革的是康有为、蔡元培、陈独秀。 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引进西画的写生、写实的造型观来改造中国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徐悲鸿写实改造中国画 徐悲鸿:一位在中国画坛上赫赫有名的画家,自幼随父学画,1917年留学日本,1923年入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研习西画美术技法,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为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徐悲鸿为什么要改革中国画?徐悲鸿对当时中国画的评价: 1. 造型不准,尤其是人物画 2. 明清以后形成的临摹至上,使得中国画切断了跟现实的联系,变成了因循守旧的画种。 老师展示《泰戈尔像》与《李白行吟图》人物画比较,学生讨论并回答两者的异同?《李白行吟图》人物画:写意,运用泼墨塑造形象,强调了用笔的书法式表现和韵律感??。 《泰戈尔像》:写实,中国画笔墨与西方解剖、明暗相结合,注重对形象特征的刻画。?用西画写实的手法改革中国画造型观。将西画重体面、结构的造型手法与传统中国画的意笔相结, 达到了“以形写神”的完美统一。 欣赏《愚公移山》?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总结徐悲鸿对20世纪中国绘画的贡献: 1 以线描与素描体面渲染的结合刻画人物肖像,彰显出中国画特有的气韵生动。 2 舍弃光源色与环境色强调固有色,改变了传统中 国画用色的程式化和装饰性,具有色彩的真实感。 3 将西画解剖学、透视学引进人物画,以利于增强重大题材的表现力。 4 在中国画中引入素描,强调“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 播放视频徐悲鸿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贡献。 在徐悲鸿的影响下,蒋兆和等画家人物画艺术成就很高。《流民图》:直接表现现实生活苦难的作品:高2米、长12米,称得上是巨幅长卷,通过一百多个不同人物的造型,真实地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浓缩了中华民族那段屈辱的历史。《流民图》饱含着艺术家的心血,也体现了蒋兆和的大智大勇。 二、林风眠“中西调和”改造中国画。 介绍林风眠,让学生了解其绘画思想、风格。 PPT出示:中国传统绘画长于写意,但表现方法上有局限性,不能充分表现情感上的需要。提倡到自然中写生,从突破传统笔墨程式的角度,减弱“写”的用笔方法,突出“画”的自由表达特性,力图在中西绘画之间寻找出一种新的创作道路。 展示林风眠作品,学生欣赏、讨论。风格面貌与传统绘画比较有何不同。从色彩、构图、用笔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课堂活动:徐悲鸿林风眠作品比较:你更喜欢谁?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同:都在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并拓宽了中国画的发展思路。 异:徐悲鸿强调写实,主张现实主义的美术方向,艺术要服务于社会。(突出作品的主题性、思想性。) 林风眠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强调艺术由情感而产生。(专注于作品的艺术性,客观上强调了美术的审美功能) 说出看到作品的第一感受 思考:徐悲鸿新中国人物画与传统人物画有何不一样?相对于传统人物画,徐的作品有哪些创新? 了解徐悲鸿进行创作的社会背景 思考:徐悲鸿为什么用这种形式表现这种题材--《愚公移山》 学生欣赏林风眠作品,感受同为中西融合,思考林风眠作品的特点 学生小活动,探究讨论。 调动学生感官感受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了解艺术家的艺术观点,进一步了解徐悲鸿为什么这样画 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艺术创作的真正目的。 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对作品多角度的思考 通过作品给予启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感受20世纪中国画创新的不同风貌 课 堂 拓 展 学生讨论,在今天,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绘画? 思考,讨论 活动的设置,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课 堂 小 结 感觉 读图 知识 思想与观念、情感和想象 评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