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春望》教案 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VIP

第26课《春望》教案 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深入理解本诗,扩展了解杜甫其他相关诗歌,初步了解杜甫的经历和思想; 2. 能力目标:学会用知人论世、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品析诗歌; 3. 德育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品味语言,理解诗歌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一、知背景,入诗境。 ? ?同学们,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杜甫。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唐王朝受到巨大震动。这一年杜甫44岁,刚刚得到一个八品小官--率府胄曹参。安史之乱爆发时,当他听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匆忙把家人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只身一人投奔朝廷,想要有一番作为,结果在途中被叛军俘获,押送到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的春天,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站在烽火硝烟的长安城中,写下了这首《春望》。首先让我们走近诗歌。 ? ??1.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注意听清字音、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 ? ??2.?按格律自由朗读:平长仄短入声促,韵字拖长婉转动听。??? ? ??3.?集体伴乐朗读:要求读得响亮,读得准确流畅,读出韵律。 ? ??4.?伴随吟诵,进入诗境。(指名学生吟诵,4名同学,一人一联) ??过渡:古色古香的吟诵,果然别有一番风味。 二、品诗意,悟望情。 (一)赏析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问1:诗题为《春望》,春望的意思是什么?那诗人在春天望到了哪些景物呢? 在春天望,在春天眺望长安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问2:通过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长安城? 预设:沦陷的长安城一片破败,荒芜人烟。放眼望去,杂草丛生。 问3:在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预设:“破”字用得好。“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破字一字统全貌,未言一处破败之象,但是满目疮痍之态已赫然纸上。 ? ? ? ? ?“深”字用得好,“深”字写出了沦陷的国都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令人满目凄然。“草木深”实意是说只剩下了山河依旧,虚意是草茂人稀,物是人非。(板书:景:衰败凄凉) 背景对比: 昔日长安城: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 ? ? ? ? ? ? ? ? ——杜甫《丽人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 ? ? ? ? ? ?——杜甫《忆昔二首》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 今日长安城: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过渡:那个曾经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如今掩没在丛丛荒草之中,那个曾经经历了大唐盛世的杜甫,那个满怀凌云壮志吟诵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如今面对着这荒草萋萋破败不堪的长安城,他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哪两句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 (二)赏析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齐读) 问1:花香鸟语本是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有诗为证: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但是作者此时为何如此悲伤,对花落泪、闻鸟惊心呢? 预设:因为“感时”“恨别”。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作者的家人远在他乡,毫无音信,生死未卜,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 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问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历来有两种翻译的版本,谁来试着给大家翻译一下? 第一种:人溅泪惊心。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落泪,闻鸟心惊。 第二种:花鸟溅泪惊心。以花鸟拟人,感时恨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师:两种说法虽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传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前者触景生情,后者移情于物,都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郁之情。正如王国维所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所以,融情于景、移情于物也是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过渡:大家想想,诗人身困长安,与家人失去联系已很久,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呢? 生:家书! 师:在这样兵荒马乱的年代,随时可能生离死别,一封家书显得是那么地珍贵!所以杜甫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学生读) (三)赏析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问1:郁达夫这样评价这两句诗,他说“一纸家书抵万金,少陵此语感人深。”写思亲念家的诗歌那么多,为什么独独这两句感人至深?它好在哪里呢? 预设1:对偶。格律上平仄相对。读起来有音乐美、节奏美。 预设2:夸张。“抵万金”表现了家书的珍贵、难得,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