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OF的结构及其特性
杭州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杭州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杭州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PAGE #
PAGE #
TOC \o 1-5 \h \z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节C0F的结构特点 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节 COF在 LCD驱动IC应用中的特性 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节C0F与其它IC驱动IC封装形式的应用特性对比 3
一、 C0F与 C0G比较 3
二、 COF与 TAB比较 4
第四节 未来COF在结构及其特性上的发展前景 6
一、 制作线宽/线距小于30叩的精细线路封装基板 6
二、 卷式(Roll to Rol)生产方式的发展 6
三、 多芯片组装(MCM)形式的COF 7.
第五节COF的更高阶圭寸装形式 基于挠性基板的 3D圭寸装的发展...8
一、 从2D发展到3D的挠性基板封装 8
二、 基于挠性基板的3D封装的主要形式 1 0
第一节C0F的结构特点
COF的结构类似于单层板的 FPC皆为一层Base film的PI再加上一层的 Copper,两者的差异在于接合处的胶质材料,再加上两者皆须再上一层绝缘的 Coverlay,故两者的结构至少就差了两层的胶, 且COF所使用的Copper大约都是
1/3oz左右,因此COF的厚度及挠折性远优于FPC
由于目前COFFilm大多是做2-Layer的型式,故Film与Panel、PCB及IC各 部组件Bon di ng皆位于同一面上,此为设计整个模块时须考虑之其中一点。
其中Film与Panel及IC Bonding皆须经由异方性导电膜(ACF当做介质, 而使各个部分导通,但是在 ACF的选用方面,则因Bon di ng的物质及间距不同, 而选择不同粘着性及导电粒子大小不同之 ACF,而在于Film与PCB的构装方面, 则有较多样的方式可选择,同样可以使用 ACF与PCBBonding,亦可使用焊接的 方式,或是在Connector tail的位置下方,加贴Stiffener (补强板),搭配一般的 Conn ector 一起使用。
另外位于Film上方的一些Componets (如电阻、电容等),即以一般焊接的 方式即可与Film结合。
COF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1)尺寸缩小,更薄,更轻;(2)芯片正面朝下, 线距细微化(35卩m的pitch),可增加可靠度;(3)在基板上可做区域性回流焊;
(4)弯折强度高;(5)可增加被动组件。
第二节COF在LCD驱动IC应用中的特性
COF生产完成后,待液晶显示器(LCD Pane)模块工厂取得IC后,会先以 冲裁(Punch)设备将卷带上的IC裁成单片,通常COF的软性基板电路上会有设 计输入端(In put)及输出端(Output)两端外引脚(Outer Lead),输入端外引脚 会与液晶显示器玻璃基板做接合,而输入端内引脚则会与控制信号之印刷电路板
(PCB接合。
这种封装具有高密度/高接脚数(High Density / High Pin Count,微细化(Fine
Pitch),集团接合(Ga ng Bon?,高产出(High Throughput)以及高可靠度(High Reliability)的特性。另外它具有轻薄短小,可挠曲(Flexible)以及卷对卷(Reel to Reel)生产的特性,也是其它传统的封装方式所无法达成的。针对 COFr品,
也可设计多芯片(Multi-Chip)或被动组件在基板电路上。
第三节COF与其它IC驱动IC封装形式的应用特性对比
一、COF与COG比较
COG是chip on glass的缩写,即芯片被直接绑定在玻璃上。这种安装方式可 以大大减小LCD模块的体积,且易于大批量生产,适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LCD 如:手机,PAD等便携式产品,这种安装方式,在IC生产商的推动下,将会是 今后IC与LCD的主要连接方式。
COG制程是利用覆晶(Flip Chip)导通方式,将晶片直接对准玻璃基板上的 电极,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n isotropic Con ductive Film,后面简称ACF材料 作为接合的介面材料,使两种结合物体垂直方向的电极导通。当前 COG接合制
程的生产作业流程,均以自动化作业方式进行。COG接合作业由各向异性导电膜 贴附,FPC预绑定和FPC本绑定三个作业组成。
现在LCD模块的构装技术,能够做到较小、较薄体积的,应属 COG及COF
了。但因顾虑到面板跑线 Layout的限制,同样大小的面板,在 COF的型式下, 就可以比COG型式的模块做到更大的分辨率。COF技术与COG技术相比,具有 质量轻、分辨率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