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双孔梁: 结构如图所示,在板状梁上有两个孔,在梁的 端部有集中力作用时,孔内承受弯曲变形。将 应变(yìngbiàn)片粘贴在孔的内壁,应变(yìngbiàn)片处在相反的应 力区内。 第3章 应变(yìngbiàn)式传感器3.5 应变(yìngbiàn)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六十二页,共65页。 3)“S”形弹性元件 如图所示:为“S”形弹性元件,也是利用弹性 体的弯曲变形(biàn xíng),与双孔梁类似。 第3章 应变(yìngbiàn)式传感器3.5 应变(yìngbiàn)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六十三页,共65页。 传感器原理(yuánlǐ)及应用 第3章 应变(yìngbiàn)式传感器 本章(běn zhānɡ)要点: 应变片—金属丝拉长,电阻增加,反之减少。 应变传感器—贴在试件上的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与应变成比例。 半导体压力传感器可获得比金属大100倍以上的电阻 变化。 利用应变的传感器—重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粘度 传感器等。 电桥电路—平衡条件:R1R4=R2R3;用途:求未知电 阻值,记录电阻变化率、温度补偿; 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计算电路电压、电流。 第六十四页,共65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第3章 应变式传感器 本章要点: 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转换电路。 了解不同电阻式传感器的结构、性能、灵敏 度差别; 如何通过电阻式传感器测量力、压力、 应变、 加速度等非电量参数; 金属(jīnshǔ)箔式应变片:直流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应用测量电路,直流电桥、交流全桥。 第六十五页,共65页。 词语:电阻
拼音:diànzǔ
解释:指器件或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在直流电路中,电阻值等于电压降除以所通过的电流。导线的电阻取决于它的长度、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金属的电阻最小,绝缘体的电阻最大。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简称欧。利用器材或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制成的电子元件。
词语:测力
拼音:cè lì
解释:1. 测定正在做功的力的过程。
词语:材料力学
拼音:cái liào lì xué
解释:
词语:数值
拼音:shùzí
解释:一个量用数目表示出来的多少,叫做这个量的数值。例如“3克”的“3”,“4秒”的“4”。
词语:应变
拼音:yìngbiàn
解释:顺应变化。《荀子·非相》:“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应变而动,是为顺常。”应付事变。《文子·上义》:“拘礼之人,不可使应变。”《史记·太史公自序》:“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宋陆游《贺汤丞相启》:“守文致理,将见隆古极治之时;应变制宜,必有仁人无敌之勇。”孙中山《第二次护法宣言》:“文仅率军舰,仓卒应变,而陆地为变兵所据。”力学名词。指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其体积或形状所发生的变化。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他曾经运用了从单一区域的扭动形式来查明应变形迹的方法,阐明了英格兰的隐伏煤田。”
词语:正比
拼音:zhèngbǐ
解释:两个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发生变化,其另一方随之起相应的变化,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也逐渐增长,就是正比。当两个量的比是一个常数,这种关系叫做正比。
词语:形状
拼音:xíngzhuàn
解释:形相;外貌。《荀子·非相》:“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史记·刺客列传》:“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昔吾尝共人谈书,言及王莽形状,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乃云:‘王莽非直鴟目虎吻,亦紫色蛙声。’”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四章一:“不但两肩扛起,形状难看,而这里肌筋的过度工作,会得施展压力至喉头各器官,妨碍了空气的自由通过。”指物体或图形的形态、状貌。《文子·自然》:“《老子》曰:‘朴至大者无形状,道至大者无度量。’”唐柳宗元《与吕恭论墓中石画书》:“又文章之形状,古今特异。”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吕氏所记古印章》:“临淄农郑氏耕地,得方寸铜印,钮作九猿猴,细小如豆,諦视之,形状俱备。”李準《人比山更高》:“两边都是高山,山嘴象个小瓶口,中间象个葫芦形状,因此就叫个‘葫芦峪’。”指实绩。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舜﹞巡狩观鯀之治水,无有形状,乃殛鯀於羽山。”情况;情形。《东观汉记·马严传》:“建初中病,遣功曹史李龚奉章诣闕,帝亲召见龚问疾病形状。”《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府尹见这般形状,心下愈加狐疑。”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后人不知人羣初进时之形状,诧其友离诞妄,因以疑左氏之伪托。”描摹;形容比拟。唐李复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