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族语言文字在东北的兴废与影响.docxVIP

清代满族语言文字在东北的兴废与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清代满族语言文字在东北的兴废与影响 ? ? 有清一代,满族语言文字曾经盛行于东北各地,在黑龙江地区一直使用到光绪年间。关于东北地区“心尚清文”的 历史 情况,由于清朝官书“别无记载”[1],几乎湮没无闻。本文拟就满族语言文字在东北的兴废及其 影响 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 满族的先世是女真人。金朝初年,完颜希尹曾参照汉字创制女真文。金亡后,在东北地区仍有少数人使用女真文,至明朝中叶终被废弃。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征讨尼堪外兰为名开始其统一的事业。战争的胜利使努尔哈赤的属民越来越多,与明朝官员及蒙古各部的联系也日趋频繁,而此时“满洲未有文字,文移往来,必须习蒙古书,译蒙古语通之”。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命令厄儿得溺和刚盖两人创制满文。据史载: “二月,太祖欲以蒙古字编成国语,榜识厄儿得溺、刚盖对曰:‘我等习蒙古字,始知蒙古语,若以我国语编创译书,我等实不能。’太祖曰:‘汉人念汉字,学与不学者皆知,蒙古之人念蒙古字,学与不学者皆知,我国之言写蒙古文字,则不习蒙古语者不能知矣。何汝等以本国言语编字为难,以习他国之言为易耶?’刚盖、厄儿得溺对曰:‘以我国之言编成文字最善,但因翻编成句,吾等不能,故难耳。’太祖曰:‘写阿字下合一妈字,此非阿妈乎(阿妈,父也)?厄字下合一脉字,此非厄脉乎(厄脉,母也)?吾意决矣,尔等试写可也。’于是自将蒙古字编成国语颁行,创制满洲文字自太祖始。”[2] 努尔哈赤时期创制的满文,系借用蒙古字母拼写满语语音,因无圈点,称为无圈点满文,又称老满文。 满文的创制是满族 社会 进步文明 发展 的标志,而且对满族共同体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满文创制20年后,“满洲国自东海至辽边,北至蒙古嫩江,南至朝鲜鸭绿江,同一音语者俱征服是年诸部始合为一”[3]。“同一音语”是满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条件,满文的出现更增强了满族共同体成员的凝聚力。保存到今天的《满文老档》一书,就是用无圈点满文写成的。该书既记录了1607年至1636年间满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又是满文创制后即成为后金和清政权官方文字并得到广泛使用的最好说明。 天命六年(1621年),满族进入辽沈地区,满语文也随之成为辽东地区使用的主要语言文字。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满族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辽东地区,征服者的语言文字必然居于主导和支配的优越地位。二是辽东地区的汉族人口大量地死于战乱或外逃,仍留居当地的汉人多数沦为八旗官兵的奴仆,不得不顺从其主人的语言文字。三是以努尔哈赤及其子侄为核心的满洲贵族集团讨论军国大政时,虽然吸引投降后金的汉官参加,使用的都是满语满文,当时汉官因不通满语,经常遭到满洲贵族的岐视甚至侮辱。如有的汉官回忆说:“满洲国人语言既同,贵贱自别,若夫汉官因未谙满语,尝被讪笑,或致凌辱,至伤心堕泪者有之。”[4]皇太极继位后,采取缓和满汉民族矛盾政策,重视发挥汉官的作用,但汉官因不懂满语,收效甚微。天聪六年(1632年),后金刑部承政高鸿中在其奏议中说:“臣不通金语(即满语),在别部尤可,而刑部时与贝勒大人讲议是非曲直,臣一语不晓,真如木人一般,虽有若无。再恳天恩,另择一通金语者,立于刑部,将臣另办别事,庶为两便。”[5] 汉官们为便于参政和仕进的畅达,就要掌握满语文,并且很快做到了这一点。天聪五年(1631年),后金设置六部,以贝勒管部事,每部分设满、汉、蒙古承政和参政。为了解决语言隔阂,每部设启心郎一员充当翻译,清皇族出身的昭槤称:“国初,满大臣不解汉语,故每部置启心郎一员,以通晓国语之汉员为之,职正三品。每遇议事,座其中参预之,后多缘以为奸,乃汰去。”[6]清初许多汉军旗人出身的官员,如范文程、宁完我、沈文奎、李褄风、张文衡、丁文盛、马柱国、马鸣佩、高士俊、雷兴、鲍承先、宋延庆、罗绣锦等人,或在文馆任职,或担任启心郎,可以说都很精通满语文。清政权入关初,“用满臣与民阂,用汉臣又与政地阂,惟文馆诸臣本为汉人”[7],他们因精通满语文被委以督抚大员,为清政权的巩固起了关键作用。 皇太极重视文教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他采取译书的办法,以解决满族人 学习 文化的需要。天聪三年(1629年),后金设文馆,皇太极下令达海及刚林、苏开、顾尔马浑、托布戚五人“译汉字书籍”[8]。在这些人中,以达海成就最大。达海,姓觉尔察氏,幼年聪慧,9岁通满汉文。他自入文馆起,到病逝为止,全部译完的书籍有《素书》、《刑部会典》、《三略》、《万宝全书》;翻译未完的有《通览》、《六韬》、《孟子》、《三国志演义》、《大乘经》。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满文主要用来记载档案,发布政令,并没有写成书籍供人们阅读。皇太极组织达海等人翻译汉文书籍,从中汲取汉族统治者的施政经验,使后金统治集团获益不浅。“初我国未谙典故,诸事皆以意创行,达海始用满文,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