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身体为焦点-由现代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docxVIP

浅谈以身体为焦点-由现代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浅谈以身体为焦点:由现代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 ?  [摘要]改变身体成为理解身体之后自然而然的问题。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类与自身身体的关系有着四种不同的形式:为缺陷的物质身体所累、为有限的物质身体所拼、为多元的文化身体所困、为虚幻的技术身体所扰。针对这四种情况,人类借助现代技术改变着身体而呈现出四种情形:不断弥补缺陷身体走向完好;不断提升有限身体走向无限,不断修正多元文化身体走向稳定,不断摆脱虚幻技术身体走向自身。   [关键词]身体;技术;伦理       身体转向是西方哲学的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征。科技伦理同样必须关注到这一转向,将身体作为伦理分析的焦点。我们知道,一直以来人类操劳于身体。理解身体与改变身体就成为主要的问题所在。特别是现代科学与技术的时期,生物学理论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更使得身体的问题被作为焦点呈现出来。      一、理论与技术的进展      以70年代为界限,20世纪经历了从科学理论革命向技术革命的转变。单以生物学领域来看,这种情况就很明显。众所周知,生物学理论中的标志性成果是DNA的革命。历史上这项理论几乎已经被人所遗忘,“今天我们对DNA太熟识了,往往忘记了直至1960年,这基因密码才被发现——这种发现不单单革命性地改变了应用生物学,也影响了理论生物学。它为如下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什么是生命?什么使生物与非生物不同?生命是怎样来的?”在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之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为一个难题。但是,因为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染色体自我复制的成果,使得DNA问题又重新被提了出来。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从DNA理论革命本身开始分析。   遗传是生命个体的重要现象。DNA理论之前,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蛋白质(ProtEin)决定了遗传。但是20世纪40年代的生物实验开始表明,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nucleic acids)而非蛋白质。20世纪40年代,Oswald Avery实验指出,遗传的化学根基并非蛋白质而是核酸——更精确地说是脱氧核酸——今天所谓的DNA。但是当时人们并非完全相信这一点。“诺贝尔奖得主生理学家George Bea—dle说,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DNA是一种单调的聚合物,内含四种核苷酸,此四个排列不断地重复,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Max Delbruck更进一步说,‘当时人们以为DNA为一种愚蠢的东西’,且太过愚蠢而无法成为活的细胞内复杂的蛋白质的指南。”不久这种观念被完全纠正过来。“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发现,有人以此与物理学上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相比。其实这两次革命是相连的,因为物理上有薛定谔首次提倡密码的观念。”   通过生物学史我们可以知道,1939年人类发现了端粒,1997年完全揭示了端粒的作用。1953人类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20世纪40年代,生物学家所面临的问题是解决DNA自我复制的同一性。但是由于DNA观念、DNA与端粒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没有被完全澄清,自我复制现象依然是使用“蛋白质”这一概念来表达。当时一个主要的表达是“如何确定复制传递过程中的蛋白质分子还是蛋白质分子”。这甚至演变成为一个有趣的哲学问题。Michael A.Simon认为,“一定要有些‘非,蛋白质的分子来确定‘是’的蛋白质的分子。”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在当时没有办法解决。没有解决的原因首先是理论表述的错误,是“DNA的自我复制”,而非“蛋白质的自我复制”,所以原有的表述首先是一个假问题;其次是技术手段的限制,使得自我复制问题无法解决。   有意思的是,经过60年,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可以从2009年的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成果看清这个问题。此次获得者是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一布赖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罗尔一格雷德(Carol W.Greider)和杰克一绍斯塔克(JackW.Szostak)。他们的主要成就是“染色体如何受到端粒和端粒酶的保护”。F.莱克本和绍斯塔克发现,端粒中有一个特定的DNA序列保护染色体不被降解,而布莱克本和格雷德则鉴别出了端粒酶。这一成果解决的是染色体自我复制的同一性问题。   事实上这一成就有效地回答了DNA自我复制同一性的问题。随着认识的进步,DNA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被进一步澄清,人们发现,DNA的复制即为染色体的复制。DNA像链条样螺旋组合后形成染色体,当复制时,染色体解螺旋形成DNA链,进行半保留复制。于是问题就发生了转化,DNA自我复制的同一性问题就可以看作染色体自我复制的同一性问题。但是,染色体自我复制的同一性问题却没有解决,恰恰是2009年诺贝尔奖成果表明:端粒酶与染色体自我复制同一性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一理论认识的突破使得DNA复制的同一性问题解决成为可能。我们都知道,染色体(chromosome)是DNA的载体,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