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概论PPT课件.ppt

第十四节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概论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一、原虫概论;形态结构: 1.细胞表层:胞膜(表膜、质膜),保持 虫体形状、摄食、排泄、感觉、运动、 侵袭等生理功能。 2.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1)基质:均匀透明-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外质:凝胶状,有运动、摄食、营养 排泄、呼吸、感觉及保护等功能; 内质:溶胶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含有多种细胞器和内含物。 ;(2)细胞器 膜质细胞器:主要由胞膜分化而成,线粒体、 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等。 运动细胞器:伪足、鞭毛、纤毛,分类标志。 营养细胞器:胞口、胞咽、胞肛,取食排废。 (3)内含物: 食物泡、营养贮存小体(糖原 泡、拟染色体等)、代谢产物 (色素等)、共生物(病毒颗 粒)等。 ;3.胞核 (1)核膜:双层单位膜,微孔进行 物质交换。 (2)染色质和核仁:含DNA和RNA。;泡状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散在分布,具有一个 核仁,多数寄生原虫的核为泡状核。一般来说 核仁内富含RNA,DNA则主要位于染色质内,染 色质中尚有蛋白质等。 ; 实质核: 染色质充满整个 核,较大且不规 则,具一个以上 核仁,纤毛虫有 实质核,并有大 核和小核之分。;生理 1.运动:借运动细胞器进行移位、摄食、 防卫等活动。 2.营养:通过表膜以渗透和多种扩散机制吸 收小分子养料。以细胞器摄食大分子物质, 主要有吞噬和吞饮二种形式,统称为内胞噬。 3.代谢:能量 葡萄糖、单糖,无氧酵解为主。 合成代谢 蛋白质、氨基酸。 4.生殖 (1)无性生殖:l)二分裂;2)多分裂; 3)出芽生殖。 (2)有性生殖:1)接合生殖;2)配子生殖 ;生活史类型 1.人际传播型 (1)生活史只有滋养体阶段 (2)生活史有滋养体和包囊二个阶段 2.循环传播型:生活史需一种以上的脊推 动物,分别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形成 世代交替现象。 3.虫媒传播型:经吸血昆虫体内的无性或 有性繁殖,再接种人体或其他动物。 ;致病???点 1.增殖作用:原虫侵入人体组织细胞后可以 大量增值,引起寄生细胞的破坏 2.播散倾向:原虫具迅速大量繁殖的能力, 造成了其具有从原发病灶向邻近组织或远 隔组织播散的能力,而累及多个器官。 3. 机会致病:在一些营养不良、晚期肿瘤、 长期应用激素制剂及免疫缺陷、免疫功能 低下或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艾滋病) 等患者,常并发致死的原虫感染。 ;原虫分类与常见种类;叶足虫纲;卫生部公布2003年 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二、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二、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在20世纪20年代Brumpt提出有一种与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相似、生活史相同的另一虫种,称其为迪斯帕内阿米巴,其无致病性,在温带地区多见,导致无症状感染,并具相当高的流行优势。 ;20世纪70年代末,以DNA核型分析证实了 两者虽形态相同,但抗原性和小亚基核 糖体RNA(SSUrRNA)的基因完全不同。 1993年,正式将引起侵入性阿米巴病的虫 种命名为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1903,而肠腔同栖的阿米巴虫 种命名为Entamoeba dispar Brumpt,1925。;二、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2.包囊: 未成熟包囊、成熟包囊 ;2.包囊 成熟包囊、未成熟包囊 ;(二)生活史 ;(二)生活史 人为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适宜宿主,猫、 狗和鼠等也可作为偶尔的宿主。 生活史简单,包括感染性的包囊期和增 殖的滋养体期。 感染阶段 四核包囊 感染方式 经口 传播途径:污染的水源、手、食物、蝇、 蟑螂机械携带传播。;(二)生活史 滋养体在外界自然环境中只能短时间 存活。包囊则可以在外界生存和保持感 染性数日至一月,但在干燥环境中易死 亡。滋养体是虫体的侵袭形式。它可侵 入肠粘膜,吞噬红细胞,破坏肠壁,引 起肠壁溃疡;滋养体可随坏死组织脱落 入肠腔,通过肠蠕动随粪便排出体外; 并可在体内播散到其他器官。 ;;(三)致病;(三)致病;(三)致病;2.病理变化 肠阿米巴病多发于盲肠或阑尾,易累 及乙状结肠和升结肠,偶累及回肠

文档评论(0)

pando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GF540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