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隋书-李谔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docVIP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隋书-李谔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隋书·李谔传》 (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好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周武帝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高祖有奇表,深自结纳。及高祖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于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高祖深纳之。及受禅,历比部、考功二曹侍郎,赐爵。谔性公方,明达世务,为时论所推。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荷重任,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庶于国事有济。今此事业,谔之力也。”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谔上书曰:“臣闻追远慎终,民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朝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便分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兹,实损风化。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五品以上妻妾不得改醮,始于此也。 谔又以属文之家,体尚轻薄,递相师效,流宕忘反,于是上书。上以谔前后所奏颁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风,深革其弊。谔在职数年,务存大体,不尚严猛,由是无刚謇之誉,而潜有匡正多矣。 邳公苏威以临道店舍,乃求利之徒,曷若明告天下,事业污杂,非敦本之义。遂奏高祖,约遣归农,有愿依旧者,所在州县录附市籍,仍撤毁旧店,并令远道,限以时日。正值冬寒,莫敢陈诉。谔因别使,见其如此,以为四民有业,各附所安。逆旅之与旗亭,自古非同一概,即附市籍,于理不可。且行旅之所依托,岂容一朝而废,徒为劳扰,于事非宜,遂专决之,并令依旧。使还朝阙,然后奏闻。高祖善之曰:“体国之臣,当如此矣。” 以年老,出拜通州刺史,甚有惠政,民夷悦服。后三岁,卒官。???? (选自《隋书李谔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B.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C.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D.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是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别名。在我国古代,男女都可有表字。 B.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D.诸候死称薨,天子死称崩,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鄂喜欢学习,善写文章。曾在北齐担任中书舍人,经常接待和应对陈朝的使者。曾写作《重谷论》讽刺国家耗竭财用。 B.李谔重视礼教,讲究孝道。他反对公卿子孙嫁卖祖父、父亲死后留下的妓妾奴婢获取钱财的行为。 C.李谔注重文风,为官有功。针对当时轻薄之风,他先后上奏,建议革除文风之弊。四海之内,闻风仰慕。 D.李鄂体察民情,造福百姓。苏威撤除毁掉路边的旅店,李鄂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道理,只能徒然造成骚扰烦劳,让路边的旅店依然保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庶于国事有济。今此事业,谔之力也。 译文: (2)使还朝阙,然后奏闻。高祖善之曰:“体国之臣,当如此矣。” 译文: 【参考答案】 10.D;? 11.C;? 12.A;? 13.(1)李谔列出十二条意见,苦苦的劝我,不让我担任京外职务,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我今天成就这样的事业,是李谔的功劳啊。? (2)(他)出使回到朝廷复命,然后将这事奏闻皇帝,高祖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说:“治理国家的人,应当这样啊。”; 【参考译文】 李谔,字士恢,是赵郡人。(他)喜欢学习,会写文章。李谔因(当时)写文章的人,崇尚轻薄的文体,互相学习效仿,远离(为文之本)不知返归,于是上书说: “我听说古代圣王教化百姓,一定改变他们的所见所闻,防备他们的嗜好和欲望,堵住他们的邪恶放荡之心,把淳厚和谐的道路指给(他们)看。因此能使家家恢复孝顺慈爱,人人知道礼仪谦让,匡正民俗,修正风气,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南朝齐、梁时,竞相追逐丽文华章的弊病很严重,(不管)高贵、贤明的人,(还是)卑贱、愚拙的人,都只致力于吟诗咏赋。过多的篇幅叙述(的文字),不外乎(写些)月亮露珠的形状,堆积书案、装满书箱(的文字),只是(描摹)风云的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lyc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