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2
基于移动设备的改进FMM图像修复算法
摘要:由于3D技术的发展以及3D硬件设备的逐渐增强,人们对于3D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这使得2D转3D技术得以发展,同时也使基于模型的绘制技术(Model Based Rendering,MBR)和基于图像的绘制技术(Image Based Rendering,IBR)成为虚拟视点合成的关键技术。由于基于图像的绘制技术具有绘制速度快、带宽需求小的特点,它逐渐成为主流。其中DIBR技术使用较为广泛,对于DIBR技术合成的新视点图像,会存在一系列可见性问题、重采样问题和空洞问题。本文主要是使用经过基于深度图像绘制(Depth Image Based Rendering, DIBR)后得到的带有空洞的彩色图和其对应的mask空洞标记图,通过改进FMM(Fast Marching Method)算法针对基于Android移动设备端的图像修复。
关键词:移动设备;图像修复;虚拟视点合成;FMM
Image restoration based mobile devices by FMM improved algorithm
Abstract: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3D technology and 3D hardware gradually increase, people growing demand for 3D products. This enabl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about transforming from 2D to 3D, but also makes the virtual viewpoint synthesis, which contains?model-based rendering (MBR) and image-based rendering (IBR),?have become a key technology. Because image-based rendering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 of drawn speed, low bandwidth demand,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stream. DIBR technology is more widely used, and there will be a series problems about visibility, resampling and hole, when DIBR synthesized a new viewpoint imag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use of the virtual viewpoint color image and mask signature image which are drawing by DIBR, and inpaint the virtual viewpoint by the improved FMM algorithm on Android mobile device.
Keywords: mobile devices; Inpainting; DIBR; FMM
第1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引言
从1925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发明第一台能传输图像的机械式电视机开始,这短短90年时间里,图像传输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期间,人们不再满足于沉默的无声电影,于是发明了有声电影;人们不再满足于黑白电视,于是发明了彩色电视;人们不再满足于2D的观影感受,于是3D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3D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技术也趋于成熟。最早的3D电影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但2009年美国大片《Avatar》的上映,掀起了追求3D电影的狂潮。动辄上十亿的票房,促使各大电影制作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3D电影,甚至不停地推出续集以求牟取暴利。包括一些比较经典的老电影,如图1.1(a)所示的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也通过2D转3D的技术制成3D电影来使观众重温经典。
(a) 3D泰坦尼克 (b)3D电视
图 11 3D电影和电视
有数据显示《Avatar》的拍摄前后耗时14年,耗资8亿美元,而《泰坦尼克号》的3D转制仅仅花了60周时间和1800万美元。虽然两者不能直接比对,但实机拍摄和后期转制3D资源耗费的差距仍可从中可见一斑。现如今的3D电影已非常普遍,以至于一些国内外的电视机厂商都推出了旗下的3D电视,使其能够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如图1.1(b)所示为乐视3D电视,可使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视觉享受。
从苹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