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乌江亭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
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题乌江亭沪教版七
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
《题乌江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3 、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4 、熟读、背诵《过华清宫绝句 ( 其一 ) 》《题乌江亭》。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特点历史事件的看法,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归纳、演绎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之前我们学了李白、杜甫的诗,今天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小李杜”
的诗。大家知道“小李杜”是谁 吗?
二、 课前预习
1. 文学知识小测
杜牧:字 ( 牧之 ) ,( 晚唐) 时期诗人。因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与 ( 李
商隐 ) 齐名,人称“小李杜”,以区别 ( 李白 )( 杜甫 ) 。著有《樊川文集》。
2. 杜牧的诗作
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并常能寓讽谕、感慨
于景物描写中。咏史诗成就最高,他运用史料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把历
史、现实和个人思想融合在一起,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阐发自己对历史的独特见解,
十分有新意。称为“二十八字史论” , 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他的咏史名篇有
《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赏析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
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历史记载 :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
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
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
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 ? “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
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
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
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
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
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末句“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
有可为的 ; 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
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
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
颇有积极意义的。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
深锁二乔” ( 《赤壁》)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 《题商山四皓庙》 ) ,
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
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 ?
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清人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