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自1990年开始,我就进行一项名叫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的教学实验,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我本人也得以在1998年秋天进入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东阳中学任教。如果说此前更多的还是着重在探索如何使教师本人形成个性化教学特色的话,那么进入东阳中学后就主要地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和利用了。 一、观念转变:帮助学生解放思想,使之恢复接受主体地位  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习惯于将人的思维纳入某一凝固化的甚至荒谬的定论中,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从而使人沦为标准答案的附庸。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帮助学生解放思想,使之恢复接受主体。主要应确立这样两种观念 1.读者也是作品的塑造者。接受美学认为,文学存在于作家作品读者这个动态流程中,本文中所蕴含的潜能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含义。(伊瑟尔语) 2.批评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诚如许子东所说:批评不仅是一种职业,也不仅是一种事业,它还是人的一种功能。事实上,每一个男女老少在文学世界当中的喜怒哀乐,一旦诉诸语言或见诸文字,便已构成批评,有时还可能是出色的批评。而读着手里的作品,想想自己所知道的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自己),再用自己学来的各种文学的和非文学的理论来描述、解释、论证自己的感觉、想法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批评了;至少我的批评便是如此(许子东《当代文学印象》第186、202页)。 二、榜样示范:教师应该成为勇于进行批评活动的学者型教育者,同时带动学生参与其间,形成同龄共振效应 1.教师示范作用。教者,效也,上行之,下效之。(班固《白虎通议三教》)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布鲁纳《教育过程》)应该说,我个人在文学批评方面刚好有一技之长,从教伊始撰成的《是批判,但是批判谁》在杂志上发表之后,即形成一发而不可收的局面,这无疑能给学生一定的感染作用。与此同时,我又注重指导学生以阅读语文教学杂志上的教学争鸣、教学实录、教学艺术镜头等专栏文章的形式向其他教师请教,收转益多师是吾师之效益。 2.同龄共振效应。就是说到榜样示范,不是只把目光投向老师,而是同时设法带动学生参与其间。这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倡导学生大胆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师生之间的意见分歧,并不只是是非之争,而是互相启发、补充和完善,能更有效地促使其他学生通过比较、认同和摹仿等等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在课外阅读时,则注意搜集学生作文中的批评性作品,将其引入阅读教学,让学生去研讨,赞同、反对、补充或完善,并说(写)出所以然,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学识积累:帮助学生建构期待视野,激活批评意识 对作品世界的入与出,和读者的期待视野密切相关。重视学生的学识积累,尤其是在文学、哲学、历史、美学和心理学等等方面的学识积累,有这样两点应予注意: 1.名著阅读:既重视经,更重视传。经指经典文学作品,传指经典文学作品的经典批评著作。而我强调要更重视传,则是因为阅读批评著作不可能像阅读文学名著那样,读者自有相当的主动(甚至强烈的嗜好),电影和电视等现代传播媒介又会从旁推动,因而必须施加有影响力的指导。例如:讲到《水浒》,就提到了牧惠的《歪批水浒》;而讲到《红楼梦》,则提到王朝闻的《凤姐论》、李劼的《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和梅新林的《红楼梦哲学精神》;至于鲁迅作品教学,那我往往已经融合了王富仁、钱理群、汪晖和王晓明以及李欧梵、林毓生和竹内好等人的研究成果 2.常识建构:史论并举,学用结合。所谓史论并举,就是无论历史和理论方面的常识都要注意积累。对此最好是指导学生尽可能去涉猎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虽属粗线条宏观考察但却卓见迭出的论著。所谓学用结合,就是注重通过实际运用来强化学习。如我本人教《警察和赞美诗》,首先是请班上最大胆的同学表演吃白食的无赖、下流讨厌的小流氓和扰乱治安的醉鬼等角色的动作,但大多数动作那位同学却无论怎样都拿不出手。然后我说: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警察和赞美诗》中的主人公,却能在稠人广众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扮演好这一系列角色,正是习惯成自然,毫不费力。由此可见苏比过去是怎样的一个人。只要想一想积重难返积习难改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等成语,你对他被赞美诗所感动的情形可以作出怎样的评价?基于最大胆的同学届时演不出常人深以为羞(难)的动作,我发出这样一连串的提问,就奠定了对预习提示中的简单社会学读解进行消解的基调(参见杜秉庄老师的论文《试论评析中的错误倾向》,原载《语文学习》1993年第10期),有助于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

文档评论(0)

huifutianxi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文安县汇中商贸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1026MA07M9AL3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