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docVIP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 1中医学对RRTI的病因病机认识 2 2现代医学对复感儿发病机制的探讨 3 21RRTI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3 3RRTI与体质的关系 7 4讨论与展望 8 文2: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防治 8 参考文摘引言: 17 原创性声明(模板) 17 文章致谢(模板) 18 正文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文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常见的疾病。据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RRTI诊断标准[1],将1年内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数超过一定范围的儿童,定义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简称复感儿。RRTI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不同而异,一般与某一部位感染的相应临床表现一致,且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深入研究复感儿的发病因素与发病机制,将有利于提高该病的防治水平。 1中医学对RRTI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学古 文献 中无此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属于“体虚感冒”、“久嗽”、“肺炎喘嗽”、“虚证”、“自汗”等疾病范畴,均因体虚易感邪而致[2]。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均不足。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易于受邪。肺与脾为母子之脏,即土能生金,肺气有赖于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脾健则肺强,脾虚则肺弱;金水相生,肺肾相关,肺与肾相互滋生、相互依存。肾虚不能承上以滋肺,肺虚不能养下以滋肾,肺病日久必伤及肾,致肾阴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气需有后天之气不断化生气血来滋养,而后天之气又必须依赖先天之气的温运资助。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抗邪能力下降,则致屡感外邪,邪毒久恋,稍愈又作,往复不已。故本病的关键不在邪多,而在正气不足,五脏六腑功能皆不足。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所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所以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辨证属本虚标实[3] 陈燕萍等[4]指出肺脾不足、卫外不固虽常为复感之因,但肾虚却贯穿于RRTI发病的全过程,为 RRTI 发病的关键。对此,王小青等[5]提出,肾虚可导致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及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神经—内分泌调节 网络 ”中某些调节环路失控,扰乱机体内环境,削弱机体抵抗力,以致机体反复感染。李建军等[6]认为当今小儿恣食辛热食物及滥用补品,耗伤胃阴,感邪之后,更易耗阴伤液,“久发者,气无不虚”,终呈气阴两虚之证。虞坚尔等[7]认为本病多累及肺肾。肺虚卫表不固,易遭邪侵,又无力祛邪外出,久之病邪由表及里,转伤肾气,终致肺肾不足,疾病经久不愈。周健铖[8]提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土不生金,肺气更虚,易于复感;久病伤肾,肾为元阳之根,肾气虚更致肺脾不足。结合现代免疫学观点“中医正气的作用与免疫功能相类似,尤其肺、脾、肾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认为本病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影响免疫功能,抗邪能力下降而致。陈义春等[9]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消化系统和免疫功能的关系密切,其病位在肺、脾、胃,往往形成感染—脾虚—再感染—脾虚的虚实挟杂,正虚邪恋,本虚标实之证。韩文宁等[10]注意到复感儿存在咽红、扁桃体肿大、指纹淡紫、甲皱微循环障碍等气虚血瘀表现,根据“肺朝百脉”、“气血相关”等中医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肺脾肾不足而致气虚血瘀为复感儿之主要病机。曹宏等[11]从气虚血瘀之病机入手,运用益气活血法防治本病收效良好,认为瘀血是在本病反复发作过程中各种致病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反之瘀血又进一步加重气机郁滞与脾胃虚损,是本病反复发作的关键。丛丽等[12]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当代小儿复感的病因与以前有很大不同,以往以虚为主,现在则以实为主。提出本病发生的关键是喂养不合理,主要病机是食滞内停,郁而化热,熏蒸于外,致使表卫不固,诱发外感,久病又进一步克伐气血,致患儿卫外功能更加不足。王明香等[13]认为复感儿的病机为肺脾气阴不足而致气虚血瘀。郁晓维[14]阐述了江育仁教授认为本病发病机理是“不在邪多,而在正虚”的观点。 2现代医学对复感儿发病机制的探讨 21RRTI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211RRTI与体液免疫冯学斌等[15]从92例RRTI患儿血清中检测免疫球蛋白(IgG)亚类缺陷,检出率为4523%;黄照国等[16]对56例RRTI 儿童进行IgG和IgA 检测,结果复感儿组检出单纯IgG缺陷14 例(占25% ),单纯IgA 缺陷22

文档评论(0)

ating1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