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同法保全中撤销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合同保全中的撤销权探析 作者:山东华冠律师事务所 张海 (仅供参考 请勿转载) 内容摘要:合同法中的撤销权有四种,本文主要探析的是合同法第74条⑴ 第七十四条 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75条⑵ 第七十五条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⑴ 第七十四条 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⑵ 第七十五条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关键词:请求权 形成权 折衷说 债权权源 非典型意义的侵权关系 不溯及物权变动 物权变动的部分否定 相对无效 部分撤销 除斥期间 举证 撤销权,又称撤销诉权或废罢诉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所为有害及债权的行为,得申请法院撤销的权利。我国合同法第74条、75条明确确立了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在债务人向第三人放弃债权或无偿转让的情形下,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比较容易成立,而在有偿转让的情形下,是否成立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值得法律界人士思考。以下是笔者经办的一个案例以及对撤销权理论的分析。 案例:青岛市市北区某商场于1997年3月以1031万的价格购买了商用网点,1998年该商场装修欠有某装潢公司137万元, 1999年1月该网点抵押评估价值为1414万。因拖欠装修费某装潢公司起诉了某商场,2001年5月法院判决某商场承担付款责任共计200余万。2002年11月,该商场将此网点以980万元出售给某电子公司。某装潢公司一直没有索回欠款,后于2004年4月查知某商场将网点低价售出的事实,遂以撤销权案由起诉。一审法院以2002年11月为时点进行房屋价值评估,评估价值为1716万。一审判决撤销全部转让。二审维持。某电子公司不服进行申诉,目前此案提起再审。 一、关于撤销权的学说简介及解析 (一)各学说简介 1、 请求权说。 此说又称债权说,为德国、瑞士民法的通说。此说认为债权人撤销权的本质为对于因债务人的行为受有利益的第三人,债权人可以直接请求其返还财产的权利。撤销的效果,仅产生债权的请求权,而不发生溯及物权变动使物权当然回复为债务人所有的效力。 2、 形成权说。 此说又称撤销权说或物权说,日本、德国及台湾部分学者持此说。此说认为债权人撤销权具有实体法上形成权的性质,债权人可以自己的意思表示,以诉的方式使债务人与第三人间的法律行为的效力溯及的消灭。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效果,因债务人的诈害行为原归属受益人的权利自始失其效力,复归于债务人。关于债权人行使撤销权之后如何请求受益人或转得人返还财产与债务人。 3、 折衷说。 折衷说为法国民法通说,日本、台湾学者亦多持此说,受此影响,我国大陆学者一般亦采此说。此说认为债权人撤销权为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且使债务人的财产上地位回复原状的权利。折衷说认为债权人撤销权兼具请求权与形成权,但在请求权说与形成权说中,何者居于主要地位,在学界不无争论。 (二)撤销权的本质 笔者认为,撤销权涉及两个行为的法律定性,其一是债权人的撤销权来源于债权,即债权权源;其二是债务人具有明显低价转让、转让成功后引起了物权变动,受让人已经成为新的物权所有人。 学界对于撤销权法律本质存在的法学纷争比较繁杂,笔者个人反对将撤销权完全认定为请求权或者形成权,倾向折衷说,并且是一种以请求权为主同时兼存形成权特征的折衷方式。现阐述如下。 1、完全的采用形成权说是不适宜的。形成权属于一种具有物权变动效力的权能,依据德国民法理论和我国物权法的理论认识,物权变动依赖于物权的意思表示,只有物权人具有此意思表示才可以进行物权变动。以形成权认识,将转让的全部法律关系进行撤销,则侵害了物权已经变动的法律事实,物权变动如没有物权人的排他的绝对的处分权的意思表示,采取 违背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方式包括司法裁判的方式进行物权的变动都是违背物权变动理论的。 2、如果将撤销权完全看作为形成权,则法院撤销该转让后,仅对转让标物起到物权变动或者说物权恢复前状的效力,在此情形下,债权人依然不能以此诉讼来进行受偿。如对于债务人有可执行的判

文档评论(0)

xzwh250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中山市夏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2000MA4X02BMXT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