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言不尽意的哲学、文艺学及语言学内涵.docx

探析言不尽意的哲学、文艺学及语言学内涵.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探析“言不尽意”的哲学、文艺学及语言学内涵 ? ? 探析“言不尽意”的哲学、文艺学及语言学内涵  “言不尽意”在哲学中阐述了人类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本真状况,而在文艺创作领域与审美追求相挂钩。在语言学里,“言不尽意”既是语言先天不足的困境,又是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言不尽意”在多个领域中得以拓展,它有力证明了人类在肯定语言和世界联系的情况下,走了一条通过语言而又超越语言的道路。?   一、“言不尽意”的哲学内涵?   “言不尽意”论原先只是一个哲学命题。《周易·系辞上》曾言:“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是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也就是说,语言有时候在情感面前表现得苍白无力,只能委婉地述说部分缘由,而剩下的只能任他人猜测。这样的观点初步囊括了“言不尽意”的哲学意蕴。?   “言”与“意”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对此道家有着深刻的认识。“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道可道,非常道。”认为“道”有着很强的不可言说性。在老子看来,“道”是无形无象的宇宙本源,所以很难用语言来表述说明。庄子对老子的“道不可言”论做了进一步发展,他在《庄子》中指出:“大道不称,大辩不言。”(《齐物论》)“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北游》)认为可闻、可见、可言的,均非“道”,“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对于“道”而言,只是传递“道”的工具。针对“言”与“意”的关系,庄子非常形象地进行了阐释:“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外物》)生动地说明,“意”之本体只能求诸于“言”之外。?   及至魏晋,“言”“意”关系被纳入了玄学范畴,学者们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讨论。比较富有代表性的是荀粲的观点,他在继承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象外之意”的新观点:“盖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今称立象以尽意,此非通于意外者也;系辞焉以尽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斯则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矣。”(《荀粲传》)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了语言与思想之间的距离,看到了语言符号的局限性。?   在西方,哲学家们很早就开始了对于语言传达性的探讨,其中高尔吉亚在《论非存在或论自然》一书中指出:无物存在;如果有某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即使此物可以被认识也无法把它说出来。这三原则可视为现代语言哲学理论的萌芽,它深刻认识到了语言在表达思想时的局限性。西方的很多哲学家对语言的局限性均有所认识,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指出:“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加达默尔更是一阵见血地指出:“没有一种人类的语词能够以完善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精神。”(《真理与方法》)黑格尔认为:“语言实质上只能表达普通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只是特殊的东西。因此不能用语言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哲学史讲演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言不尽意”论与西方语言哲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世界既能被语言显现,又能被语言所掩盖,语言要返璞归真,回到“无名”与“不言”的状态。这种状态被海德格尔称为语言本质性的存在。黑格尔强调对词语进行破碎、崩解,目的是破除对语言的束缚,能随时看清语言的本质,找到语言最初的根源。?   通过上述的解析可以知道,“言不尽意”没有对语言的原始力量进行否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语言的自然本性,揭示了人类解释世界的原始真实的状况。“言不尽意”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人类肯定了语言和世界联系这个前提,走在一条通过语言而又超越语言的道路上。“言不尽意”表明,世界具有无限性,然而个体的思维与语言却是有限的,两者是矛盾的,同时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让我们的思想能够自主理解。?   二、“言不尽意”的文艺学内涵?   魏晋时期王弼等人强调的“言不尽意”更注重内心的体验,对精神感知格外关注。就像李泽厚所说的一样:“他们对于道的认识,不是科学的,而是审美的;不是诉之于抽象理智,而是诉之于直觉、想象和情感体验。”这样说来,他教育人们的不是科学的、理智的逻辑分析的思维方法,而是一种超凡脱俗、打破常规的审美感知。这种思维方式以有限把握无限,与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彼此通融。所以,“言不尽意”论对我国文艺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还使“言不尽意”这个哲学问题转变为文艺学命题。?   传统的诗文理论揭示出文学的本质主要表现人的内在情感,同时指出复杂的情感是难以借助语言表达的,切实认识到文学也是“言不尽意”的。陆机对因“言不尽意”而产生的困惑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文赋》中说:“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蠢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