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十、复发的原因 麻风的复发可由耐菌药、持久菌或再感染引起。MDT后由耐药菌引起的复发可能性不大。主要是持久菌引起。持久菌引起复发与不明了的持久菌激活,出现“暴发”繁殖有关。 麻风复发诱因有劳累、妊娠、精神创伤、营养不良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免疫状态从而与引起持久菌暴发繁殖有关。 * 持久菌的数量与疗前菌荷、疗程和治疗方案有关。 疗前BI≥4.0以上者,持久菌数量多。 疗程长的病人复活的持久菌受到药物杀伤而数量减少, 含快速杀菌药的方案可减少持久菌成活的数量。如果不含杀菌药,药物抑菌环境有可能杀不死麻风杆菌,导致其转变成持久菌而存活。 * 麻风复发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治疗不足,大多是由于分型错误,将MB分为PB,而使疗程过短,治疗不足,未能有效杀灭麻风敏感菌。 * 由于再感染引起的复发在理论上可能是存在的,特别是在高流行区频繁接触传染性病人可发生再感染。 * 十一、麻风复发的表现 一般来说,MDT引起的复发潜伏期较长,均为晚期复发,复发一般在停药2年以上。 麻风复发主要表现为新皮疹的发生和/或原有皮损加剧,或者是皮肤查菌阴性后再呈现阳性,或菌量的明显增加,少数病人的复发是伴随反应而出现的。MB病人复发时,绝大多数同时出现临床症状和细菌阳性。 * 各型麻风病复发的临床表现,除发生型别演变者外,基本损害原则上原发时相似。 有些LL及BL患者复发时,可表现为组织样麻风瘤样损害。 大部分复发病人身上混有新老两种皮损。 MB麻风复发皮疹通常仍较广泛,有的皮疹界线较原发皮疹明显。 * * * * * * PB患者复发后,可有皮疹,主要是部分原损害出现浸润,也可见有新发皮损,神经变粗,压痛和新的畸残。 PB麻风复发后,原皮肤查菌可呈阳性,特别是新发损害部位。 细菌阴性的复发,要对临床皮损和治疗情况综合进行分析。停药时间越长,复发的可能性越大。皮损消退后2年以上,复发可能性大。如果停药时间在2年以内,同时在没有消退的皮损出现活动是反应,不是复发。 * 疑似耐药麻风的复发 由于我国65%的新病人为查菌阳性的多菌型病人,其中有20%的病人细菌指数在4.0以上,发生RFP耐药菌株的危险性要高于其他少菌型病人为主的国家。目前通过初步了解,我国的四川和云南省麻风高流行区已经存在临床难治病例,主要表现在患者临床皮损消退缓慢,细菌长期不阴转,复发潜伏期短。 * 疑似耐药麻风的复发 对下列病人要高度怀疑联合化疗耐药: 1) 长期正规联合化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在规范MDT 5年时细菌仍未阴转或细菌指数下降缓慢或反上升的麻风患者; 2) 治疗中和完成治疗后不久(1年内),短期内有原有皮损活跃和细菌指数上升的麻风患者。 * 十二、复发的检查和诊断 麻风的复发,首先是细菌繁殖,因此早期复发损害不易察觉。有时复发皮损与麻风反应皮损鉴别困难,因而复发诊断主要是结合病史、治疗史、细菌学检查、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 仔细检查皮损很重要,不要放过任何一处可疑皮损,有时复发可以是很小损害如象芝麻大小,表面光滑发亮的小结节,其它这是发生在浸润基础上的小结节损害,由于浅在性浸润难以察觉,而小结节易于观察罢了,有时可看到一些小的淡红斑。 遇到可疑皮损,就应查菌,因为复发皮损常夹杂于消退性皮损中,取材部位一定要选准,易多取几处部位,不应少于6处部位。 * 皮损涂片镜检要仔细查找完整染色菌,一些颗粒菌对诊断复发意义不大,一般只要复发,如BI阳性则一定有完整染色菌。找到完整染色菌对诊断复发有价值。如无完整菌,应询问病人近期有无自行服用抗麻风药史,不要轻易排除复发,要综合考虑。 * 对复发可疑皮损应取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能为复发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活检取材组织要够大,一般0.5cm×1cm,固定时间勿超过48小时,组织制片质量好,能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 麻风的复发和麻风反应(尤其是I型麻风反应)的机制、症状和处理等,迥然不同,不可混淆。 * I型反应 复发 麻风类型 主要发生于BT、BB及少数BL,不见于TT及LL患者 主要见于LL及BL等多菌型患者 查菌 皮肤涂片阴性或弱阳性 多为阳性或菌量较前增多 临床主要表现 新的充血水肿性皮损,或原有皮损部份或全部和/或出现充血水肿新皮损,损害可破溃,常伴有周围神经痛及功能障碍,手足肿胀,低热或全身不适 病情达治愈或静止后,又出现新皮损,或原有皮损恶化,皮损有浸润,但水肿不明显,罕有破溃,周围神经痛及功能障碍也较少见,多无全身症状 组织学检查 组织水肿明显,抗酸染色多为阴性,颗粒状 水肿不明显,抗酸染色多为阳性,有完整菌 发生和发展 数天内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