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旦中华茶文化
Fudan Chinese tea culture
课程代码:903031193
学时数:24 学分数:1.5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根植并发展于复旦大学农学院其茶叶专修科所倡导的茶文化。课程框架和知识体系遵循
自茶圣陆羽到现代茶圣吴觉农 (茶叶专修科创办人之一)到中国第一位茶院士陈宗懋 (1954 年毕业
于我校植物保护系)所开创的一脉相承的体系。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本课程旨在较系统地
阐述茶文化的知识内容,以茶为载体,以茶育德,以茶养性,以茶养智,以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课程将从农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几个方面,介绍茶文化概论、茶叶、茶具和水等有关茶的基
础知识。通过茶的品饮、茶与健康和茶艺实训等内容,展示茶的艺术内涵。其茶道、茶艺表演、茶
席设计等内容,体现了茶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大学校园中开展茶文化教育教学,有利于大学生以
茶修身立德,端正核心价值;了解商品知识,促进身体健康;增强民族自信,推动素质教育;提高
审美品位,强化艺术修养;协调人际关系,培养交往技能;净化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
346
第一章 我选了茶(3 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茶文化概说,重点掌握思维导图学茶法和简易习茶法。
(一)茶文化概说
茶这种古老的植物,从药用到食用直至成为人类喜欢的饮品,已经历数千年之久。在漫长的历史
岁月中,中华民族对茶的培育、制造、品饮、应用,以及茶文化的始创形成和发展等作出了突出的贡
献,为人类文明史书写了灿烂光辉的一页。追本溯源,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茶叶加工的工艺,茶叶品
饮的方式,以及茶礼、茶仪、茶俗、茶风、茶艺、茶会、茶道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源自中国。
茶文化的 4 个层次:1.物态文化 2 .制度文化 3.行为文化 4 .心态文化
(二)思维导图学茶法
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学习茶文化
(三)练习:简易习茶法
第二章 茶的由来(3 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茶的起源、利用,重点掌握茶的传播。
(一)茶的起源
1. 神农的传说
据 《神农本草经》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注:荼即茶)这是我国
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记载,距今大约有 5000 年的历史。
2. 茶树的原产地是中国
吴觉农发表了名为 《茶树原产地考》的论文,阐述了中国茶树的起源、中国茶业历史的渊源等,从
多方面、多角度系统地反驳了某些人对茶树原产地的错误认识,并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茶树的原产
地是中国。
(二)茶的利用
最早被作为食用或药用,并逐渐演变成饮料。到了春秋时期 (公元前 770—前 475 年),茶生产
有了发展,茶叶还混煮羹饮作为菜食。从秦汉时代,人们较关注茶的药用功能。秦至两汉时期,茶
从药物扩展为饮品。
(三)茶的传播
中国茶从原产地向全国、从中国向世界的传播是一个历史过程,从传播途径上看,存在着国内
和国外两条最基本的线路。
茶在国内的传播。中国茶业的始发点在巴蜀,茶沿长江而下,使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成为茶业
中心。秦汉统一中国后,茶的加工、种植首先向东南部湘、粤、赣毗邻地区传播。唐中叶以后,茶
叶生产和技术的中心,正式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和下游。宋代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宋朝的茶区,基
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
茶向国外的传播。中国的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和制茶技术,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
的开展而传向全世界的。陆、海 “丝绸之路”也是茶的传播之路,最早传入朝鲜、日本,其后由南
方海路传至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 世纪传至欧洲各国,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并由
我国北方传入波斯、俄国。由于茶叶最先是由中国输出到世界各地的,各国对茶的称谓,是由中国
茶叶输出口地区人民对茶的称谓直译过去的,如日语的 “chà ”、印度语的 “chā ”都为茶字原音。
347
俄文的 “чaǔ ”,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