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汇总.pdf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汇总.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汇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1 本年度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有效教学课题大赛,在课堂 教学中探究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这节课学生思维活跃,发 言积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但课后回顾时,我有如下反思: 一、这节课的成功之一在于我一改过去常用的串讲法, 采用了诵读法进行教学 这是一首抒情诗,最能体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 风格。在制订的三个学习目标中,主要以“朗读训练”为重 点。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 作诗也会吟。诵读的过程就是由口入心的过程,逐步深入理 解作品的过程。以诵读法教授古诗文,自然、亲切,它兼及 了文章的内容了解、感情体会、特色把握,甚至兼及思路、 情调、风格等内在美的感悟、欣赏。在这节课上,我始终以 学生为中心,以多种形式的读贯穿全课,要求学生在读准、 读顺、读懂的基础上读出诗的味道,读出作者的形象,读出 自己的感悟。整节课书声琅琅,效果极好。深刻的印象就是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顺 势点拨学生的写作方法。比如,在指导第一小节的朗读中让 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从找到的字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从而概括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第二节借事抒情,第三节 第 1 页 借细节抒情,第四节直抒胸臆,使文章感情达到高潮。这样 便于学生体会抒情在文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让学生体会学习文章的细节描写 比如第一节中的“飞”“洒”“挂胃”“飘 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学生不难 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第二节“倚仗自叹息”不仅 可以想象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 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三节中的“娇儿恶卧 踏里裂”一句,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恶卧”二字上,我就引 导他们可能由于孩子的睡相不好蹬破了被子,还有就是被子 本来就不结实了,恰巧孩子一蹬就破了,从而体会作者换不 起被子的生活窘迫之景。“娇儿”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孩子的 疼爱之情,而绝无怨恨之意。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作者 当时所处的环境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 生,到处是饥饿哀号、流血死亡的时代背景了。第四节六句, 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 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 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 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 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在小结的过程中我再 用抑扬顿挫、满含激情的语调说出下面这段话:杜甫和人民 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 第 2 页 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 称之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这时,教师补 充“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的 内容,会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杜甫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 傲,从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整节课,我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引导者的地位,教学问 题的落实始终由学生来完成,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 生学习兴趣高涨,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节课我在体验成功的同时, 也品尝了失败,发现了不足。在开头初读把握较长句子的停 顿时,对学生朗读节奏的划分指导不够,以致在这一环节耗 时过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环节;在质疑中给学生时间不足, 不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不够到位等。 这些都有待日后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2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汉滨区教研室张老师的《初中古诗词 教学策略研究》市级小课题研究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不 断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方 面更加深入的探究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时主要设计两方面 重点:情境导入和有效朗读。 第 3 页 新课改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诗圣”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面对的是一群14 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受经历与 知识积累水平的限制,对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改变 黑暗现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