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VSEPR模型(不涉及成键,判断分子几何构型)。
分子间力、氢键及其对物质物理性质影响。;Ⅰ. 离子键理论;3. 离子键的强度;例: Na+(g) + Cl-(g) = NaCl (s) ;4. 离子的特征;2e: Li+, Be2+ (1s 2)
8e: Na+, Mg2+, Al3+ (2s 22p 6)
18e: Cu+, Ag+, Zn2+ [(n-1)s 2(n-1)p 6(n-1)d 10]
(18+2)e: Sn2+, Pb2+ [(n-1)s 2(n-1)p 6(n-1)d 10ns 2]
(9 - 17)e: Fe2+, Fe3+ , Mn2+ [(n-1)s 2(n-1)p 6(n-1)d 1-9];Ⅱ. 共价键理论;O2结构与其顺磁性不符;
PCl5(g)、SF5(g)、SF6(g)中心原子价层超8电子;
BeCl2(g)中心原子价层少于8电子。;2. 价健理论( VB);(3) 共价键的类型— ? 键, ? 键, ? 键;3. 杂化轨道理论:发展了的VB法;如C原子的激发;注意:;(3) 杂化轨道的数目、形状、成分和能量;二、 常见杂化轨道类型小结;杂化轨道理论小结
(1) 在形成多原子分子时,能量相近的原子轨
道发生混合,重新形成杂化轨道。
(2) 杂化轨道数目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
相等,杂化轨道有确定的伸展方向。
(3) 杂化分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
(4) 杂化轨道成键能力增强。
p sp3 sp2 sp
s成分越多,成键能力越强
(5) 没有实验基础,有一定的局限性。;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3. 双键、叁键或单个电子均按单键处理;对成键电子对排斥作用:
单键 双键 叁键;二、推断ABn分子或离子空间构型的步骤
(A-中心原子,B-配位原子);① H和(X)卤原子作为配位原子时,各提供一个价电子,O和S作为配位原子时提供的电子数为0。; 例: 价电子数 价电子对数;2. 根据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找到相应电子对的排布,这种排布方式可使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最小。;4. 配位原子按相应的几何构型排布在中心原子周围,每1对电子连结1个配位原子,剩下未结合的电子便是孤对电子,孤对电子的位置会影响分子的空间构型。;☆在包括有多重键的分子中,多重键作单键处理,
多重键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大小次序为:
叁键 双键 单键;总 结;;杂化理论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关系;5. “等电子体”与“等电子原理”;“等电子原理”:各“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6. 共??大π键;二、大?键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大?键的形成产生离域效应
⑴ 使分子稳定性增加 苯: ?66 BF3 : ?46
⑵ 酸碱性改变
RCOOH 酸性大于ROH
因为:RCOO- 中存在?34大?键。H+易作为质子
酸电离。例:苯酚, ?78, 酰胺的碱性比胺
弱,是由于氮原子上孤对电子参与了?34大
?键的形成。;(3) 化学反应活性的变化
例:CH2 = CH-Cl 中的Cl的反应活性不及
CH3- CH2-Cl 中的Cl的反应活性。由于在
CH2 = CH-Cl 中, Cl 参与了大?键的形成
(4) 其他性质的差异: CH2 = CH- Cl 的极性小
于CH3- CH2-Cl 。
大?键的形成 对导电性,颜色也有影响。
有大?键的物质一般会带有颜色;Ⅲ. 分子轨道理论;2°线性组合三原则;二、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的能级;2s;;三、异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Ⅳ. 共价分子的性质; 键角 键角是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在多原子分子中才涉及键角。;二、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2. 分子的极性;3. 同核原子组成的双(多)原子分子 (H2,Cl2,S8);5. 异核多原子分子;; 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偶极也可以增大。在电场的影响下产生的偶极称为诱导偶极。 ;瞬间偶极:由于分子在一瞬间正负电中心不重合而造成的偶极叫。;(2)诱导力 (Induced Force) ;总结;3. 影响因素;决定物质的熔、沸点、气化热、熔化热、蒸气压、溶解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