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生物氧化;1 生物氧化概述;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生物氧化的特点;生物氧化的过程;;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直接脱羧基作用(Direct decarboxylation);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氧化脱羧基作用(Oxidative decarboxylation);几个重要的CO2生成反应;生物氧化过程中H2O的生成;2 呼吸链;2.1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呼吸链;所以呼吸链有两条:
上述标准自由能ΔGo’显示,两条呼吸链都有大量自由能的释放。
;1. NADH氧化呼吸链: 主要的呼吸链
2.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FADH2氧化呼吸链);四种具有电子传递功能的酶复合体(complex) ;呼吸链各复合体在线粒体内膜中的位置;NADH氧化呼吸链 ;;呼吸链的组成;呼吸链的组成;复合体Ⅰ: NADH-泛醌还原酶;NAD+和NADP+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NADP+)和NADH(NADPH)相互转变;FMN(黄素单核苷酸)结构中含核黄素,发挥功能的部位是异咯嗪环,氧化还原反应时不稳定中间产物是FMN? ;铁硫蛋白中辅基铁硫簇(Fe-S)的铁与无机硫原子和/或蛋白质Cys残基的硫原子相连,其中铁原子可进行Fe2+ ? Fe3++e 反应传递电子。;铁-硫聚簇的三种不同类型;又称辅酶Q、CoQ、Q,脂溶性醌类化合物,有一个长的异戊二烯侧链,因此有利于在线粒体内膜扩散,因广泛存在得名。在电子传递链中处于中心地位。;Q还原为QH2中间经过半醌中间物;复合体Ⅰ的功能 ;复合体Ⅱ: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Complex II;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结构;复合体II的结构;复合体Ⅲ: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细 胞 色 素;细胞色素c是电子传递链中一个独立的蛋白质电子载体,位于线粒体内膜外表,属于膜周蛋白,易溶于水。
通过Fe3+ ? Fe2+的互变起电子传递中间体作用。;电子从QH2-细胞色素c复合体的传递;复合体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 a和a3组成一个复合体,除了含有铁卟啉外,还含有铜原子。Cyt a a3可以直接以O2为电子受体。
;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氧分子;NADH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水的生成;NADH呼吸链;;;2.3 自由能变化;各种氧化还原对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呼吸链传递时自由能的下降;NADH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自由能变化;2.4 电子传递的抑制剂;电子传递抑制剂举例:;电子传递抑制剂;决定电子载体顺序的方法;3 线粒体和氧化磷酸化作用;3.1 线粒体;Mitochondrion ;线粒体;3.2 氧化磷酸化作用;高能磷酸键的形成;底物水平磷酸化 (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高能磷酸键的形成及转移;氧化磷酸化偶联的部位;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在被氧化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用。即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中间产物,通过酶的作用可使ADP生成ATP。
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是指当电子从NADH或FADH2经过电子传递体系(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为ATP的全过程。通常所说的氧化磷酸化是指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P/O比值;ATP的合成部位;ATP产生的机理;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论点; 电子传递的自由能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跨过内膜进入到膜间隙,从而形成H+跨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梯度,这个梯度的电化学势(Δ?H+)驱动ATP的合成;化学渗透假说模型;化学渗透假说原理示意图;;;支持化学渗透假说的实验证据;;当H+顺浓度递度经Fo中a亚基和c亚基之间回流时,γ亚基发生旋转,3个β亚基的构象发生改变。;ATP合成酶及ATP合成 ;线粒体ATP合成酶复合物;线粒体ATP合成酶复合物(续);3.4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解偶联剂(uncouplers);解偶联剂作用机制 ;2,4-二硝基苯酚的解偶联作用;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作用机制;寡霉素的抑制作用;离子载体抑制剂;解偶联蛋白(产热素);3.5 细胞溶液内NADH的再氧化;α-磷酸甘油穿梭途径;?-磷酸甘油穿梭;磷酸甘油穿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途径;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作用;3.6 氧化磷酸化的调控;电子显微镜观察;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ATP的总结算;葡萄糖完全氧化产生的ATP;3.7 其它氧化系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