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叶片病斑后期症状 2.病原 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 五、黄瓜黑星病 黄瓜黑星病是世界性病害,除澳大利亚,南美洲尚未见报道外,已广布欧洲,北美,东南亚。我国70年代前曾在东北地区温室中零星见到,并在葫芦、笋瓜、甜瓜上发现过黑星病,但均未造成灾害。从80年代开始,随着大棚,温室面积的扩大,黄瓜黑星病在东北三省的保护地黄瓜上严重发病并逐年扩展,加重危害。 黄瓜黑星病在黄瓜苗期发病时,对生产影响很大,结瓜前可全株枯死。生长中期发病时,危害瓜条,造成瓜条畸形,严重的减产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降低或丧失商品价值。 除危害黄瓜外,西葫芦,南瓜,笋瓜等也可为害。 1.症状 黄瓜黑星病可危害叶片,茎、卷须及瓜条,以幼嫩部分如嫩叶、嫩茎、幼果被害严重。 幼苗期发病,严重的植株停止生长,心叶枯萎全株枯死; 叶片受害后出现近圆形的病斑,直径1_2μm,淡黄色,后期病斑易呈星状开裂或穿孔; 瓜条被害初期生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继而溢出白色胶状物,后变为琥珀色,病斑直径一般2_4mm,凹陷星状龟裂呈疮痂状,病组织停止生长,致使瓜条畸形,空气湿度大时,可见明显的灰色霉层,瓜条被害后,一般不造成全瓜软腐(与角斑病相区别)。 受害黄瓜叶片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叶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2.病原 丁香假单孢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Pseudomopnas syringae,属薄壁菌门假单孢菌属。 二、瓜类枯萎病 瓜类枯萎病是黄瓜上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全国各地都有发生。黄瓜发病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80-90%,对生产造成的损失因病情轻重和发病期早晚不同。 1.症 状 典型症状是植株萎蔫。多在成株期开花结果后表现症状。病株似缺水状萎蔫,反复几次后不能复原。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条斑,有胶质物流出。潮湿时产生白粉色霉层。 黄瓜枯萎病初期病状 黄瓜枯萎病后期田间病状 2.病原 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 3.侵染循环 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种子和未腐熟的带菌有机肥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病菌从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间侵入,后进入维管束导管内发育堵塞导管,引起寄主中毒,使瓜叶迅速萎蔫。主要靠灌溉水、土壤耕作及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传播。该病发生程度取决于当年的侵染量。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易感病。 4.发病条件 连作:连作地病重,轮作地病轻。 土壤性质:病原菌适宜PH4.5-6. 蔬菜种类及品种:黄瓜、西瓜等受害最重。 灌水 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发生重对该病发生有利。 5.病害控制 选用抗病品种:津研5、7号,津杂2、3号, 轮作:与非瓜类作物轮作6-7年 加强栽培管理 :施腐熟有机肥,浇水作到小水勤灌,忌大水漫灌,及时拔除病株。 嫁接防病 种子消毒:有效成分0.1%的60%防霉宝浸种60分钟,捞出后冲净催芽。 药剂防治: 苗床消毒:50%多菌灵8克/平方米 土壤消毒:50%多菌灵4千克/亩混入细干土施于定植穴内。 灌根:多菌灵500倍、30%土菌消(恶霉灵)水剂1000倍、60%百菌通(琥铜.乙铝.锌)500倍、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等灌根。每株灌药液0.3-0.5L。 嫁接机器人 三、瓜类白粉病 瓜类白粉病在我国各地的保护地和露地各种瓜类作物上普遍发生。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受害较重,冬瓜和西瓜次之,丝瓜抗病性较强。此病一旦发生,扩展蔓延很快,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1.症 状 时期:整个生育期都发生,中后期较重。 部位:主要危害叶片。 症状:初期叶正面或背面产生近圆形粉斑,后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粉斑,形似撒上一层白粉状物。后期病斑上可散生许多黑色小颗粒。 西瓜白粉病症状 茭瓜白粉病 苦瓜白粉病 2. 病菌 瓜类白粉病菌有两种: (1)瓜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属白粉菌属,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粉孢属; (2)瓜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属单丝壳属。 3.侵染循环 4.发病条件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株残体越冬,或在保护地内越冬。翌春靠气流、雨水传播。发病适宜温度为20~24℃。发病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5%,干旱时亦可发病。分生孢子萌发时不要水滴存在,在空气不畅通,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枝叶过密,光照不足时易发生病害。 5.防治方法 1)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 2)田间管理:注意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研备课校本培训.pptx
- EZVIZ 萤石 智能锁Y3000FV用户手册说明书.pdf
- 2025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押题卷(含答案).docx
- 产业园区智能化规划设计方案.pdf
- 《旅游类学生就业指导:扬就业之帆 启梦想之旅》 模块三 了解形势,选择去向.pptx
- 新航道留学预备三级读写答案.pdf
-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PPT课件.ppt
- 2024广东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招聘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9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基于excite timing drive的汽油机多阀系仿真及优化研究浙江大学等.pdf VIP
- 2025届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VIP
我们是专业写作机构,多年写作经验,专业代写撰写文章、演讲稿、文稿、文案、申请书、简历、协议、ppt、汇报、报告、方案、策划、征文、心得、工作总结代写代改写作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商业计划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成果鉴定,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技术报告,初步设计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实施方案评估报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