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处理食糖精炼废水的方法
目前湖北武汉市有多家企业选择了将污水处理交第三方运行管理的模式,帮助企业实现污水
处理设施安全运行、达标运行、经济运行是格林公司的愿望和目的,武汉格林环保设施运营
有限责任公司,也将继续为您关注工业污水、 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外包、污水处理运营的行
业动态。
我国是食糖生产与消费大国,由此产生的制糖废水成为我国主要工业污染源之一。目前,国
内外针对制糖废水的处理多采用生化法,主要包括厌氧处理法、好氧处理法、厌氧-好氧组
合处理工艺、土地处理法等,而厌氧处理法因能耗低、耐冲击负荷等特点被广泛采用 〔1〕。
食糖精炼废水的主要成分--糖蜜为原糖精炼时的结晶母液,是制糖工业的一种副产物,
含有大量有机或无机物质 〔2〕。食糖精炼废水具有COD 高、波动性大、可生化性好等特点,
B/C 在0.45 左右,氮素含量偏低,不含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但刷罐水的排放极易引
起较强的冲击负荷。
山东省某糖业集团新建食糖精炼生产线,产生的废水具有上述废水的特点,符合厌氧工
艺处理的条件,且附加循环IC 反应器在该领域的应用还未见详细的研究报道,因此笔者从
工艺应用角度探讨附加循环IC 反应器处理食糖精炼废水的启动过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
根据废水水质水量特点及出水要求,决定采用以生化处理为主、物化处理为辅的工艺处
理废水,实现中水回用与达标排放。
由于普通IC 反应器无法适应食糖精炼废水的水质水量突变性,实验采用2 座相同的附
加循环IC 反应器,尺寸为D 9 m×14 m,总容积为850 m3,有效容积500 m3。反应器呈圆
柱状,碳钢现场制作,并对其进行防腐与保温处理。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
图 1 实验装置
工艺流程:附加循环IC 反应器与普通IC 反应器构造基本相同,结构上均表现为1 个反
应器中有2 个相对独立的反应室、两级三相分离器及内循环结构,其独特之处在于附加循环
系统,即通过循环泵将IC 反应器第二反应室处理水部分回流,通过底部布水系统注入反应
器,形成循环。
废水经布水系统进入反应器内部,在第一反应室内与回流水和循环水充分混合稀释,
使大部分有机物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并被微生物降解,同时释放出大量沼气。三相混合液沿
反应器上升,经三相分离器阻留后,部分泥水混合液停留在第一反应室,另一部分在沼气提
升作用下进入气液分离器,实现气液分离,沼气排出系统,泥 水混合液则沿中心管回流至
反应器底部,形成自动的内部循环〔3〕。
废水经第一反应室处理后自动进入第二反应室,在微生物作用下,废水中残存的有机
物进一步降解,同时产生沼气,经三相分离器阻留后,部分泥水混合液停留在 第二反应室,
另一部分在沼气提升下进入气液分离器,实现气液分离,沼气排出,泥水混合液回流至第一
反应室底部〔4〕。处理后的混合液进入沉淀区,污泥沿回流缝滑落到第二反应室,上清液
经集水渠排出〔5〕。在IC 反应器进水量小、上升流速低、混合效果差、产气量不足且反应
器不能形成连续内循环的情况下,开启 附加循环系统,将第二反应室部分处理水注入第一
反应室内,与进水混合稀释,能够减少进水给系统带来的冲击,同时增强系统的抗冲击能力,
为微生物创造良好的 生存环境。
1.2 实验用水
实验所用污水来自厂方的污水处理站,主要为包装车间、精炼车间、综合办公楼等产生
的污水,且以生产污水为主。污水外观呈黄色,略显浑浊,有轻微的气味,其水质情况见表
1。
1.3 实验污泥
实验启动时接种的厌氧污泥为颗粒污泥(日照市某生化集团柠檬酸废水处理中由IC 反
应器产生的商品泥)。该污泥呈颗粒状,颜色为黑色,沉降性能良好,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混合物中的VS/TS65%、有效污泥颗粒度65%、颗粒大小介于0.5~4 mm。此次调试污泥接
种量约200 t,后期因排放刷罐水引起较强的冲击,颗粒污泥部分死亡,含量下降。
1.4 实验方法
(1)利用附加循环IC 反应器处理食糖精炼废水,观察、记录反应器的运行状况与进出
水状况,每天采集进水混合水样及出水水样。(2)每天监测进水混合水 样的COD、温度、pH,
出水的VFA、COD、温度、pH。(3)根据测定数据及时调整反应器运行参数,保证反应器处于
良好的运行状态,直至系统启动运行。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情况
反应器启动时COD 容积负荷约为1 kg/(m3 ·d)。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