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读,让阅读指向深入-中考诗文联读策略初探 配套文本.docx

联读,让阅读指向深入-中考诗文联读策略初探 配套文本.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联读,让阅读指向深入 ——中考诗文联读策略初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文联读题的角度、题型以及其在中考中的考查方向。 2.联读教材古诗文,探究古诗文联读的方法和策略,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和作者情感。 3.能够迁移运用方法和策略。 二、教学过程 (一)联读·看趋势 由近两年浙江省各地语文中考古诗文题型汇总分析表,点出古诗文阅读的考查方式由传统的单篇阅读转向诗文联读、比较阅读的趋势。 (二)联读·找异同 (1)对比传统单篇阅读题型与诗文联读题型,寻找两者之间的异同,说说你的发现。 (2)为什么会由单篇阅读转向多篇联读?你喜欢哪一种题型? (三)联读·明指向 阅读真题,明确设问指向。(主题、情感、意象、作者……) 总结:古诗文联读材料的组合,不是文章的简单叠加,而是围绕某个议题有机整合的,当我们明确考点、诗文组合的关联点以及材料的组合方式时,我们的答题就更加有章可循。 (四)联读·出策略 (1)出示同学们总结的策略,并加以点评。 (2)联系教材内容,就情感指向型设问给出解决策略。 (3)所得形成一张策略表。 (五)联读·破困局 运用刚刚总结出来的策略,解决问题。 联读《记承天寺夜游》(108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080)《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082)《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1081),思考以下问题:此四篇诗文皆为苏轼被贬黄州四年期间所作,请以创作先后的顺序为其排序,并说明你如此排序的理由。 三、课后作业 以初中六册课本为资源库,选取你认为有关联的诗文,编写一道诗文联读题,并拟写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