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社会发展视角
社会和经济发展构成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无从谈起;然而,如果缺乏作为整体人口的社会福利改善,经济发展就毫无意义。
——Midgley,1995:24
尽管社会发展视角还只是初步的,然而它代表了某种努力,这L努力旨在汲取第三世界的发展经验以提供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够从整体层面改善人的福利并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视角,这一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是慈善工作、社会工作(更严格而言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和社会行政之外的替代性选择,而且它惠及的人群将是更为广泛的。考虑到这一视角的提出者James Midgley是一直活跃于社会工作领域的资深教授和领军人物,本书认为它既是关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理论阐述,也是社会工作内生理论的一个范例。
第一节理论脉络
众所周知,人类的社会发展观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自工业革命以来,发展和进步就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目标。而在很长一段时期,社会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增长,即经济总量的扩张。在西方世界,18世纪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重构。在韦伯看来,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兴起和这一发展模式的重要精神动力,而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因缺乏这一工作伦理而发展停滞,走向落后。尽管这是一个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论调,但这一论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社会发展观点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核心论述,是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述直到东亚新兴工业国家的兴起之后才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因为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非欧洲国家取得了非凡的发展成就,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韦伯命题”,尽管很多论著试图从东亚的文化中寻找新教伦理的对等精神。
与之相对立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要旨是殖民地国家只有摆脱宗主国的控制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因为欠发达国家作为边缘,在贸易、投资上总是依附于作为中心的工业化国家,“整合进一个不断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体系限制了确立与欠发达国家的结构和文化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的机会”(Payne,2005:210)。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及之后,宗主国也试图在殖民地推行各种改变计划,但在既定的世界体系之下,殖民地国家是无法发展的,但这开创了社区发展的传统。以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和“希望的教育学”为主导的发展观念聚焦于“在日常生活的具体议题之中从压迫到解放的运动,而非接受压迫而为以后生活做准备”(Payne,2005:211)。社会变迁必须面对社会结构施加的结构性压迫。
随后,Hulme和Turner(1990)提出了新民粹主义,即希望经由小范围的立足于草根和基础的发展而推动社会层面的发展,包括农村的合作生产和聚焦于劳动力密集型技术。这样的观念符合舒马赫的“小即是美”的哲学,也符合特定地区的文化传统,考虑到了村庄的社会结构的潜能。但这一发展理念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与政府的不良干预、管理落后和生产方式之间的冲突有关联(Payne,2005)。
最新的理论进展是生态发展和本土发展。生态发展的表述是“可持续发展”,认为这样的发展强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认为应该将发展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这一发展模式暗含的核心观点有二:其一,发展是有极限的,不应该以耗尽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而寻求无节制的增长,因为从长期而言,这是不道德的;其二,生态环境是人的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污染已经大大影响了人的福利。这一发展观念几乎成为国家社会的共识,但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却并非易事。本土发展聚焦于本地的传统、资源、优势、资产和习俗,致力于将社会发展立足于“地方性知识”。
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是社区发展,这一理论受到以联合国为首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各类非政府组织的青睐,希望经由聚焦于社区的更为本土化、更为地方化的发展活动而实现地区发展,推动社区发展,旨在将西方的地区发展经验推广到第三世界。然而这一尝试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因为社区发展是需要置于一个更为广泛的背景之中而实现的。
正是基于对现行发展观念的反思,Midgley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提出了社会发展视角。这一视角的提出旨在超越目前社会福利残余模式和制度模式的对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第三世界的发展经验,即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置。犹有进之,它也是对发展的扭曲的反思。
残余模式和制度模式是社会福利的经典二分。残余模式认为应该将有限的资源提供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士,而制度模式坚持国家应该涉及社会福利的各个层面,成为福利提供的主体。尽管两种模式立场迥异,但它们都将福利依附于经济,这必然带来一个风险,那就是社会政策和经济之间会出现不确定的关系,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经济状况不好的状况下,福利提供就会因财政支持的减少而消弱(Midgley,1995)。
Midgley(1995)认为第三世界的发展经验是具有启示意义的,这一点论述令人印象深刻,作为发达国家的学者有这样的认识和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10章 家庭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11章 学校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12章 社区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13章 医务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1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2章 儿童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3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4章 老年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5章 妇女社会工作.doc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6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doc
- 《GB/T 4340.2-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df
- GB/T 4340.2-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GB/T 45284.5-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284.5-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