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2022届高考古诗中景物描写方式与突破训练
考点:
1.(唐)窦巩《早秋江行》与(宋)晏殊《诉衷情》
2.韩愈《答张十一功曹》
3.沈约《有所思》
4.(唐)李益《宫怨》
【考点研究】
一、景物描写的特点(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二、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1.各种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修辞手法的作用相应要说明。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侧面描写———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也是化静为动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课件 316张.pptx
- 《边城》课件10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件4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兰亭集序》课件63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氓》《离骚》整体阅读课件43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12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2022高考作文押题全国乙卷作文:天地对话-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考前必备素材与范文.pptx
- 2022高考作文押题天津卷作文:呼唤野性,成就自我-2022高考语文作文考前素材与范文.pptx
- 2022高考作文押题新高考卷作文2:告别与重启-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考前素材与范文.pptx
- 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信息类阅读文本特征和阅读策略课件46张.pptx
- 2022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文学文化类冲刺专练.docx
- 2022届高考论述文分析论证题与冲刺训练.docx
- 2022届高考热点作文素材-莫言《不被大风吹倒》全文及评论两篇.docx
- 2022届高考散文行文思路分析建模与冲刺训练.docx
- 2022届高考散文语言特点与冲刺特练.docx
-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常考选择题100题.docx
-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文本分析综合强化训练.docx
- 2022届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定作品)复习练习.docx
- 2022届河南 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九校联盟高三下学期押题信息卷(一)语文.docx
- 2022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