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论述文分析论证题与冲刺训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3 2022届高考论述文分析论证题与冲刺训练 考点: 1. 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节选)》 2. 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节选)》 3. 话题:表情包 4. 话题:历史 5. 话题:梅花 6. 黄纯艳《互斥与融通:传统中国海陆关系认识演变(节选)》 7. 李军《以英雄精神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节选)》 【考点研究】 一、论述性文本“三要素” 1.论点 ①概念: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主张、观点和表示的态度 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②分类: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③位置:文章标题(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2.论据 ①概念:是用来证实(明)论点的根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 ②分类 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论据的种类可分为: a事实论据→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事实胜于雄辩 事实论据包括个别事例、具体事例、概括性事实、统计数字、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亲身经历等等。 b理论论据→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明的过程。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以理服人 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等。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名人名言、古代文献、一般的公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常识以及成语、谚语等。 3.论证 ①概念: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②论点、论据与论证三者关系: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示例 《电视文化类节目传播中国传统东方美学理念(节选)》 文本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国主流电视媒体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窗口,必然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坚守文化自信,争取国际话语权,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范式,传播中国传统东方美学理念。 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传播的全球化仍然要面对诸多文化审美困境。首先,文化传播的全球化意味着强势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可以超越时空,被其他群体认知甚至认同,极端者甚至会导致文化霸权;弱势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可能主动或被动地向强势文化迁移,成为强势文化的追随者,由此也会催生文化焦虑。其次,经济的全球化也可能引发人类社会审美情感的普遍钝化。在消费社会,人的官能被持续刺激,感情被交换,情感生态出现失衡。在信息社会,人们的时间越发碎片化,心态浮躁不安,灵魂无处安放,急需审美救赎。 从审美经验来看,文化艺术只有表达本土审美观念,才能激发群体成员的共情共鸣,唤起民族文化记忆,强化群体文化认同。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传播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中国故事。基于此,广播电视机构的电视文化类节目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进行创新,抒写国人情感,构建集体认同。 在此,《中国诗词大会》用绚丽的视听手段、精彩的环节设计让观众回味唐诗宋词的豪放与婉约,感受东方诗意人生,重塑中华审美情趣;《经典咏流传》用现代音乐形式对古典诗词进行重新演绎,捕捉细腻的人情人性,使观众在曼妙的国风旋律中找到情感皈依;《朗读者》用温暖的声音传递文学与情感之美,浸润观众的心灵,唤起全民朗读的热情;《国家宝藏》以“馆藏国宝文物”为立足点,利用情景再现方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赋予文物鲜活的生命力;《衣尚中国》则聚焦中华传统服饰艺术,探寻服饰背后的美学精神,通过“历史空间”“匠心空间”“创演空间”多重演绎,唤醒观者的文化记忆、激活受众的情感认同,让美融入生活。 这些电视文化类节目借助民族文化符号,综合运用舞台艺术的多重手段,调动了戏剧、绘画、舞蹈、书法、武术等艺术元素,塑造了符合当代中国人欣赏习惯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