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的使用明确指出: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使学生在提高对古代诗歌语言感受力的同时,通过独立思考、质疑探究、交流碰撞来加深感悟,共同提高,现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知人论世,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意在引领学生结合相关资料,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过程与方法:诵读探究,赏析诗歌艺术手法。(意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个性化阅读中,发挥想象能力、思辨能力,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鉴赏,感受李贺诗歌魅力。(意在让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教材分析】
《李凭箜篌引》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的自主赏析作品。此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白居易的《琵琶行》,第4册读本《人生的智慧》“生当作人杰”模块中也选入了《李贺小传》,为学生充分认识了解李贺其人和感受其诗歌魅力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题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注重语感培养,要求学生反复吟咏诵读,感受作品的音韵和文气,进入语境。同时,李贺的诗歌有丰富的想象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赏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因此要引领学生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像,在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文学形象。
本单元在“赏析指导”中要求学生了解诗歌声律特点,揣摩词句情感变化,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情韵美。《李凭箜篌引》属于“自主赏析”篇目,注释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题目帮助同学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赏析时要重视“自主”二字,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古代诗歌鉴赏的手法,有一定的诗歌积累,可以进行自主赏析,并且有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鉴赏,以区别不同作家作品的风格特点。“探究·讨论”第二题中提到的“摹写声音的至文”,三首诗歌已学其二,因此可以在课堂上与《琵琶行》比较鉴赏的基础之上,在课后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进一步比较欣赏。
近年来,高考全国卷屡次出现对课本内诗歌和课外诗歌比较鉴赏的题型,如:
2016 新课标3卷第9题: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2016北京卷17题:……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游山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而学生对于比较鉴赏往往没有系统了解,因此诗歌比较鉴赏教学不可忽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人论世,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诵读探究,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鉴赏,感受李贺诗歌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探究,学习诗中描写音乐的手法,赏析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鉴赏,感受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1. 熟读诗歌,争取成诵。
2. 阅读《李贺小传》
二、课前导入
古人形容音乐动听,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声震林木,响遏行云”。可是“余音绕梁”“响遏行云”,究竟是什么声音呢?用文字对音乐进行描摹是非常有难度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人方扶南所评价的“摹写声音的至文”中提到的《李凭箜篌引》,作者是李贺。(板书课题)
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李贺简介:
李贺,字长吉,中唐诗人。本为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已家道没落,父亲李晋肃只是边疆上小小县令,李贺因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据说李贺是“成于韩愈,败于元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探究。)
李贺少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参考“相关链接”一)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后来被人称为“长吉体”。《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板书“长吉体”)
解题
箜篌:古代箜篌可粗分为竖箜篌和卧箜篌,演奏技艺在唐代达到了极高水平。隋唐盛世,需要符合这个时代的音乐,含蓄的古筝显然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河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课堂实录】爵士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思想政治_【课堂实录】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课堂实录】1.4.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物理_【课堂实录】动量守恒定律_物理_高中_张立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课堂实录】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课堂实录】如何设计调查问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蜀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思想政治_【课堂实录】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课堂实录】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信息技术_开发制作阶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信息技术_开发制作阶段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信息技术_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地理_【课堂实录】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