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程序 (2)实施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①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所谓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第三十页,共四十九页。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程序 ②实施细节测试。 细节测试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向顾客函证应收账款余额、监盘存货、监盘现金、向银行函证客户银行存款余额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九页。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九页。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九页。 四、传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 (一)风险评估导向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际上是以对控制风险进行的评估为切入点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并不直接从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入手,而是间接地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通过综合评估战略经营风险从而确定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并进一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 因此,所以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控制风险为导向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九页。 (二)风险评估范围 在实务中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时,审计人员往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而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 实际上只仅仅依赖对控制风险所作的粗放型评估来直接、大致确定检查风险水平。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九页。 第六 讲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一、审计模式演变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程序 四、传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 五、面临的挑战 第一页,共四十九页。 一、审计模式演变 审计模式是审计目标、范围和方法、程序等各个要素的组合。 其中,审计目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审计目标是变化的,审计模式也是不断发展。 第二页,共四十九页。 账项基础审计 账项基础审计也叫数据导向审计,是民间审计产生以来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一阶段,由于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经济业务比较简单,账项基础审计基本上能够适应审计职业界的需要。 账项基础审计阶段是以凭单核对为重心,以审查账目有无舞弊为目标,以会计数据的可信性为着眼点,以会计科目为入手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模式。 第三页,共四十九页。 账项基础审计的审计目标是揭弊查错, 注重对凭证、账簿、报表的详细审查,比较耗时费力。 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并未建立审计风险模型 第四页,共四十九页。 制度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是民间审计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它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评价为基础,以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为目标。 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断涌现,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业务日益复杂,社会公众关注的重心开始转向会计报表的公允表达,这已开始成为审计的主要目标。 只要不对会计报表构成重大影响,即使是未揭露的差错和舞弊,也不是审计的主要目标。 第五页,共四十九页。 基础审计的特点 从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出发,将审计重点放在对于系统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之上, 目的在于发现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 也就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测试评价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第六页,共四十九页。 制度基础审计的逻辑前提是: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有效,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就不会受到影响, 因为基于内部控制的抽样审计结果能够代表样本总体。 第七页,共四十九页。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致命缺陷:内部控制无法防范管理层舞弊。 这种审计模式比较适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未分离或业务相对简单的企业组织。 但是随着委托代理关系的发展,企业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这种审计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第八页,共四十九页。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原理: 审计师通过内部控制测试取得有关认定层次的风险水平,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控制检查风险,从而确保最后的审计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内部控制为基础进行抽样时的随意性,同时也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 第九页,共四十九页。 1983年,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83年发布的第47号审计准则提出的审计风险模型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AR=IR×CR×DR) 我们将这一审计风险模型称为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因为从诞生之日起,各国 审计界便一直沿用下来,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也采用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