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类儿童文学生产与传播的意义.docVIP

乡土类儿童文学生产与传播的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土类儿童文学生产与传播的意义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乡土类儿童文学生产与传播的意义 1 一、乡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2 二、乡土流淌的是真实而典型的声音 5 三、如何叙述乡土 8 文2:儿童文学传播的语言障碍探析 10 参考文摘引言: 16 原创性声明(模板) 16 文章致谢(模板) 17 正文 乡土类儿童文学生产与传播的意义 文1:乡土类儿童文学生产与传播的意义 “我还应该向你说什么好呢?我觉得一切都本其自然。”自古以来,“乡土”都是人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哪怕我们已经进入了地铁汽车和高楼商厦时代。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乡土”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教育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作为地域概念的“乡土”是相较于现代都市发展的一个落后地带,这主要是从物质环境和经济指标来衡量的;作为教育概念的“乡土”稍微有了一些怜悯和同情,有了很多城市生活阶层的幻想和情思寄托;作为文化概念的“乡土”是从历史纵向发展角度来看的,它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文化意义,有着独立且封闭姿态。 文学上的“乡土”,每个时代的作家都倾注了自己的精力和才情,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如果作家把“乡土”作为题材和创作的动因,其笔下的乡土风景和生活便显得独立自主,自成体系,这时候的故事便有了独立的文学意义和价值内涵。如果作家把“乡土”仅仅作为一种地理背景,或者作为一种落后于城市发展和现代社会的书写,“乡土”便显得有些不协调,其真实性和独立性就会隐藏起来。 儿童文学层面的“乡土”,因为“中国向来对于儿童,没有正当的理解,因为偏重文学,随意在文学中可以供儿童之用的,实在绝无仅有;但是民间口头流传的也不少,古书中也有可用的材料,不过没有人采集或修订了,拿来应用”的现实限制,或者即使有“采集或修订”,也因为在“儿童的”问题上考虑太少而未能真正让儿童喜爱。经过上百年的时间,如今给儿童的文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令人惊叹的变化,国外输入和本土原创大大丰富了儿童读物的种类,给儿童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可是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是否以儿童乐于阅读的方式,把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很好地传递给他们了呢?或者说,这个时代的健康和光明的一面是否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得到合适的张扬呢? 一、乡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传统文学中对“乡土”的表达都是集中在成人的世界里,传递的是成人的情感和态度。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意氛围营造,还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旷寂寥呈现,或者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描写,我们都能在其中找到土地与人之间那种载歌载舞、欲说还休的味道。 古代文学作品把成人的心境如此宏大而微妙地传递出来,对儿童的生活和情感则关注较少。即使有书写,也未能自成体系,而是作为成人文学的一部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儿童”“小娃”“稚子”“童孙”都是作为一种被描写对象,更是成人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方式,体现的是大人心中所期望的模样。这时的儿童还没有“内外两面生活”的整体,更像是一种偶尔出现的调剂。他们还是“不完全的小人”,对生活和周围的世界都是“未解”状态,需要按照大人世界的逻辑才能更好地成长。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随着物质环境越来越好,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儿童教育,儿童的世界和权利逐渐被发现和诠释,给儿童的文学也越来越多。人们都在讲儿童拥有什么权利,以及如何保障这些权利得以实现。可是实现到什么程度,以及儿童的真正感受如何,我们说的永远比做的要好得多。大部分情况还是这样的:“孩子的世界里只有课本、皮球和洋娃娃,但他能感受到有种重要而强大的力量,没有他的参与,在他之上,掌管着悲欢离合,决定着奖惩予夺,并有可能把他彻底摧毁。”而大人们之所以要行使自己的“强大的力量”,原因在于他们有很多忧虑:“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努力、开销和关爱:能否开花结果,真的不会付之东流? 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中对给儿童的文学有几个关键词,有助于我们去认识乡土意义上的儿童和儿童文学:儿童是拜物的——儿童有独立的生活——儿童成长是一个不断变化和生长的过程——儿童文学要使儿童喜悦。符合儿童成长和审美的特点,符合自然而然的变化,这是对生长在大地上的儿童的一种基本态度。毫无疑问,优秀的儿童文学都诞生在自然环境里。少了大地、动物、植物和鸟类等自然意象的参与,儿童的文学便不会存在。《秘密花园》是一个洞,《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条河,《鲁宾逊漂流》是一座岛,《夏洛的网》有蜘蛛、猪和老鼠三个小伙伴,《柳林风声》有鼹鼠、蛤蟆和獾,更不用说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里对各种鸟兽虫鱼的刻画了

文档评论(0)

asen1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