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汉书批判精神之对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记与汉书批判精神之对比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2 文1:史记与汉书批判精神之对比 2 一、两书中对刘邦的称 3 二、《史记》一书选取了大量不利于刘邦形象塑造的史实。 3 (一)有意增删史料,维护高祖形象。 5 (二)打压竞争对手,树立高祖形象。 6 注释: 7 文2:史记汉书异文浅析 7 一、单纯的同义关系 8 (1)a.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296) 8 (2)a.一府中皆慑服。(297) 8 (3)a.欲置长。(298) 9 (4)a.楚I午之将皆争附君者。(300) 9 (5)a.穷来从我。(302) 9 (6)a.今项梁军破。(303) 10 (7)a.而竟赐死。(308) 10 (8)a.又闻沛公已破咸阳。(310) 10 (9)a.闻陈王败走。(298) 11 二、同音同义关系 11 三、互为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 12 (1)a.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299) 12 (2)a.可都以霸。(315) 12 (3)a.很如羊。(305) 12 (4)a.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310) 13 四、字义为包含、被包含关系 13 (1)a.南征鄢郢。(308) 13 (2)a.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310) 13 注释: 14 参考文摘引言: 14 原创性声明(模板) 15 文章致谢(模板) 15 正文 史记与汉书批判精神之对比 文1:史记与汉书批判精神之对比 《史记》和《汉书》位居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对中国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常被喻为中国史学史上的“双子星”。可是历代关于马班异同的专论著作不多,但研究《史记》者大都要涉及这一问题,所以散论、笔记,以及涉及的论说不可胜计。这其中以宋人倪思、刘辰翁的《班马异同评》,以及明人许相卿《史汉方驾》为发轫名作。而今人的研究,以我国学者白寿彝《司马迁与班固》,施丁《马班异同三论》,徐朔方《史汉论稿》,以及韩国学者朴宰雨的《〈史记〉〈汉书〉比较研究》等几部论著最有代表性。然而,个人的史学评判标准不一,这也就使得历史上后人对司马迁和班固的看法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在众多的评述中,有扬《史记》而贬《汉书》者,如宋代的裴骃,晋代的张辅,宋代的程颐;与此同时亦不乏抑马扬班者的存在,如东汉的王充,唐代的刘知几。 在当代随着我国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史记》和《汉书》的研究视角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包括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从两书中相同人物刻画的角度,从书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甚至从司马迁和班固的人品对比等诸多方面对《史记》和《汉书》进行比较。而我认为,《史记》和《汉书》虽然各有千秋,可是从批判精神的角度而言,《史记》比《汉书》更胜一筹。下文以两书中对汉高祖刘邦的形象塑造加以论证。 无论是对《史记》还是对《汉书》而言,汉高祖刘邦都是一个不能够绕过,且极难下笔的人物。两汉的臣子如何刻画汉朝的开朝君主,这本身就是史学家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难题,而刘邦却偏偏又是一个色彩斑斓、瑕瑜互见的人物,其臧否抑扬的分寸更是难以拿捏。所以本文通过两本书中对于刘邦的形象塑造,对《史记》与《汉书》中的刘邦正面侧面的形象进行对比,从而论证《史记》比《汉书》更具有批判精神。 一、两书中对刘邦的称 谓不同。 在班固的《汉书·高帝纪》中,凡有提到刘邦的地方都称“高祖”,无论是在刘邦称帝前还是称帝后都是一样的,显得非常地统一而且恭敬有礼。司马迁的《史记》则不然。虽然在《史记·高祖本纪》中也有称刘邦为“高祖”的,可是在记载刘邦自起义以至立沛公之前的事情时都是称刘邦为“刘季”。事实上,季是刘邦的排行,而不是字。司马迁作为西汉太史令,能够接触到第一手的史料,自然不可能弄错刘邦的名字,以至于用刘邦的排行来取代其名。也就是他明明知道刘邦的字,却以刘邦在家中的排名“季”来称呼刘邦,仅从这一点看,不仅仅有别于班固的毕恭毕敬,而且流露出了司马迁对于刘邦未发迹之前的行为并不十分肯定,而这一情感态度在《史记》中的其他许多地方也多有流露。 二、《史记》一书选取了大量不利于刘邦形象塑造的史实。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颂扬了刘邦不少的功绩,比如写到刘邦的顺应人心:“(汉军)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虏,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①进入咸阳后,刘邦还下了这样的政策:“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悉除秦法。”②从中可以发现,司马迁并不吝惜笔墨去写刘邦的雄才大略、任人唯贤,善于收纳人心。可是,司马迁并没有使《高祖本纪》完全沦为刘邦的赞歌。相反的,他也直接刻画了一些揭露刘邦缺点的历史

文档评论(0)

agui1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