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蚂蚁的歌唱的生态美学意蕴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蚂蚁的歌唱的生态美学意蕴 1
三 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丽幻想 4
文2:一只蚂蚁的反叛博弈论 6
参考文摘引言: 24
原创性声明(模板) 25
文章致谢(模板) 25
正文
蚂蚁的歌唱的生态美学意蕴
文1:蚂蚁的歌唱的生态美学意蕴
《蚂蚁的歌唱》是苗族诗人吴凌先生论文联盟*论文联盟*编辑。一部新出版的诗作。像众多的诗人一样,吴凌在《蚂蚁的歌唱》里,以娟秀的语言歌颂爱情、亲情,抒写自己的生活态度。但如果他的作品只是停留在爱情、亲情这样的传统主题题材的话,那就缺少引人注目的新意。《蚂蚁的歌唱》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悲悯地写出了人类的渺小,负疚地痛斥了人因自身的贪求对自然犯下的罪孽,热切地表达了人回归自然、与自然重建和谐关系的欢欣,富有生态美学意蕴。
一些学者认为生态文学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具有“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等特点。[1]在为数不多的以诗歌来抒写对生态关注的作品中,《蚂蚁的歌唱》的部分诗作因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既与时代理论热点相契合,又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代实践相衔接,因而成为这部诗集的亮点和可圈可点之处。
一 生态整体观:人对自然的依赖
生态主义者认为地球是一个由各种生命组成的网络。“地球是一个完整的存在物…我们认识到了地球—它的土壤、山脉、河流、森林、气候、植物和动物—的不可分割性,并且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尊重,不是作为有用的仆人,而是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2]人类在地球生态圈的生命网络中,只是很小的一个环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自然界自身机能调节的正常发挥。
在诗集里,诗人明确指出了“我”的渺小。他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蚂蚁的歌唱》,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劳碌的“蚂蚁”:“我是一只小蚂蚁/ 由生到死劳刑役”[3];把自己比喻为小小的蚍蜉:“抛开凡尘的喧闹/潜行于千年的旱海/如一只小小的蚍蜉/比水蜘蛛的脚步更轻更快/饶开庄严的神庙。”[4]不但自身是小的,放眼周遭,作者还意识到“
我们”也是很小很小的:“我告诉你我感到我们都很小很小/ 跟雪窝里的麻雀没什么两样。”[5]既然从个体到类群,都显得很渺小。那么谁很大很大呢?可见作者在抒写时,其实暗蕴着一个比对的参照点。这个参照点只能是“我们”以外的广袤的宇宙。在苍茫大地和茫茫宇宙中,“你我”所构成的“我们”,只是沧海一粟而已。
人不仅只是地球众多物种中的一员,而且人类的行为和生活对自然环境有太强的依赖。诗人对此有着深情的歌唱。他歌唱宇宙苍穹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深蓝/ 我要生生世世仰望你/ 因为我是靠你浓黑的乳汁/喂养的寂寞生灵。”[6]诗人在诗集中大声表白自己要做一只不离不弃在沼泽中守侯的水鸟:“即使春天来临/灿烂的阳光哗哗解冻古旧的冰凌/我也会如饥渴的夜枭/蛰伏在阴湿的沼泽/守候你。”[7]宣言不做崇高的救世主,而只愿成为草山一粒渺小的沙砾:“不想诺亚方舟/ 众生普济/ 要做就做你黄褐的酥胸/轻捷的微风鲜活的沙砾”[8]因为诗人深深懂得,自己只有在大自然的庇佑下,灵魂才能得到安顿:“我的心/因你沟壑纵横的躯体/闪烁晶莹的光亮/不再张惶…”[9]
二 人类文明对自然的负债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虽然日益控制自然,但伴随工业文明节节胜利而来的,是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淡水资源紧缺、沙漠化等生态危机的出现,以及道德危机、精神焦虑等社会疾病的到来。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现代技术在人与自然及世界的关系上“砍进深深的一刀”,对人、对自然的自身性存在都造成了扭曲和伤害[10],因此,众多生态主义文学批评家都认为,文化成果对自然有着负累和欠债。“没有哪项文化成果不同时是对自然的剥夺。”[11]
在《蚂蚁的歌唱》里,诗人以青鸟、狗等意象,描写了“深深的这一刀”对人、对自然的伤害。这种伤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断裂。《青鸟》短章,诗人把它归在《给美人的短章》这一辑里,标题也化用了李商隐的诗句,显然诗人在歌咏爱情。但诗人本用来表达爱而不得的诗句“
我的青鸟/ 失落在茫茫的荒海里” [12],无意中给读者人与自然失序的解读。
诗人还通过野狼的嚎叫、野狗的惶恐、岩石的狂跳,生动地记录了生态失序、万物失控的状况:“‘噢—噢’一声野狼的嚎叫/惊起一阵灰蒙的水鸟—/仿佛留在人间最后的祈祷/射向天堂的/礼炮。
13] “永恒的星星/无声地叫嚣/ 使你/ 如此急惶/像出膛的子弹/狂跳的山岩/哈哈大笑/把最后一抹黑夜/装进山口。”[14]
青鸟的失落、野狼的嚎叫、星星的叫嚣、野狗的急惶、山岩的狂跳,这一系列骚动的意象,显得焦虑难安。物尚且如此,人呢?更有甚焉。芸芸众生,个个都如蝼蚁,在名利场中上下求索:“从云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