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8)第6课:窦娥冤-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文详解+教案设计.docx

(08)第6课:窦娥冤-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文详解+教案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8)第6课:窦娥冤 (一)课文分析 《窦娥冤》是中国传统戏曲为世界贡献的一部伟大的悲剧。善良者被凌辱欺压,恶人横行霸道,官府昏庸残暴、草菅人命,是封建时代普遍的社会现实。《窦娥冤》以卓越的艺术手法集中揭露了这一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窦娥代表的善良人民,和流氓恶棍张驴儿、楚州太守桃杌代表的封建统治势力,是彼此矛盾尖锐的两方,主要的戏剧冲突发生在这两方之间。窦娥是全剧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感人的女性形象之一。王国维说,《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主要看重的便是作品塑造的窦娥这一形象,即“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这一判断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个人物。 窦娥在剧中最初展现的性格特点,是善良、安分。她身世凄苦,却以为这是命中注定,“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第一折);对于闯入蔡家的张驴儿父子,也并没有正面对抗,只是担心“我这寡妇人家,凡事要避些嫌疑”,“非亲非眷的,一家儿同住,岂不惹外人谈议”(第二折)。她性格中刚强坚贞、宁折不屈的反抗精神,是随着戏剧冲突的激化展露出来的。当张驴儿误毒死了他自己的父亲,却逼迫窦娥依顺时,她坚决不从。但这时,她对于官府还抱有幻想,以为“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第二折)。在楚州府衙门的“无情棍棒”之下,她身受“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第二折),昏死多次,依然不肯屈招;最后只是为了救蔡婆婆,她才蒙冤认罪。第二折的最后一段唱词,窦娥已经看清黑暗的现实,表现出强烈的抗争精神:“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教材所选的第三折,则是窦娥反抗意志的集中爆发。她质疑、埋怨,乃至直斥天地,以三桩誓愿向封建秩序发出挑战。这样一个性格不断发展、丰富,越来越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里是不多见的。 作为对立面的另一方反动势力,也是随着戏剧冲突的展开不断发展的。第一折里出场的张驴儿等人,只是社会上的地痞恶棍;到第二折,戏剧冲突发展为百姓与昏庸官府之间的矛盾,那个宣称“但来告状的,就是我的衣食父母”、认为“人是贱虫,不打不招”的楚州太守桃杌,成为封建统治势力的主要代表;到教材所选的第三折,站在正义对面的,已经是“不分好歹”“错勘贤愚”的天地,是封建统治秩序乃至其所依凭的“天理”“天道”的整体。《窦娥冤》将“楚州府”“山阳县”作为统治秩序的一个缩影,以一件冤案揭露出弥漫于整个封建统治秩序中的无边黑暗,对整个封建社会作出了强烈的批判。 作为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窦娥冤》有着丰富的意蕴。有评论认为,《窦娥冤》中的矛盾冲突是在“社会”“道德”“意志”等多个层面展开的。社会层面的冲突,如前所述。道德冲突则主要表现为窦娥身上体现的坚守节操、安分守己等传统美德,与在当时社会中横行无忌、成为现实常态的恶行恶德之间的冲突。道德层面的这种冲突进一步内化和深化,就表现为窦娥这个人物内心的意志冲突。她希望坚守传统道德,但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根本上不道德的现实社会;她已经不再相信天地、鬼神、官府所代表和维护的封建秩序,但又不得不寄希望于依靠天地、鬼神、官府来帮助自己洗刷冤屈。《窦娥冤》在多个层面上展开的矛盾冲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无法自我解决的内在矛盾。 《窦娥冤》在体裁上属于元杂剧。元杂剧的典型结构是四折(或加“楔子”),偶尔也有五折或更多的。杂剧的情节安排或者说戏剧结构,称为“关目”。一般来说,元杂剧和其他中国传统戏曲门类一样,有着强烈的抒情性,注重抒发对生活的感受,“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戏剧结构则常常较为松散,甚至“草草为之”(王国维)。《窦娥冤》的关目却十分精致,远胜同时代大多数杂剧作品,“其布置结构,亦极意匠惨淡之致”(王国维)。全剧以楔子写窦家父女离别,交代窦娥的身世和主要人物关系,同时为后面悲剧情节的展开和冤案的昭雪埋下伏笔。第一折写张驴儿父子闯入蔡家,是戏剧冲突的开始。第二折写张驴儿误将自己父亲毒死,要挟不成,告上官府,造成冤案,这是冲突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折是戏剧冲突的高潮和顶点。第四折则以窦天章查清冤狱,恶人受到惩罚为结局。全剧情节集中,脉络清楚,不蔓不枝,将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聚焦在不断发展的戏剧冲突上。整部戏以第三折的“法场发誓愿”为转折,又鲜明地表现出关汉卿杂剧结构上“始正而末奇”的特点,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的结合。 同时,剧作家又“在精练中求丰富”,“把高度集中和充分刻画统一起来,在情节剪裁和布局上表现出独特的匠心”(马美信)。例如,赛卢医在《窦娥冤》中三次登场,第一次在第一折开头,他图财害命、想勒死蔡婆婆,被张驴儿撞破,引发了后面的故事,同时又在全剧一开场就营造出急迫、紧张的气氛;第二折中,张驴儿在南门外撞见赛卢医,从他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