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5)第18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文详解+教案设计.docx

(25)第18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文详解+教案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 - PAGE (25)第18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课文解说 《水浒传》的第六回后半至第十一回前半,集中呈现了林冲的故事。这一形象的塑造,寄意深远,既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也最为典型地表现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所以有学者说:“林冲的故事处处异常,决不能视作梁山头目投归山寨的惯常历程。”(马幼垣《水浒人物之最》) 那么,林冲的故事有什么特殊之处呢?林冲出身于一个武官世家,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他不同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尚属安定,这造成他性格中有着妥协、忍让的一面。所以,当太尉高俅的干儿子调戏他的妻子,他“恰待下拳打时”,认出是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后来中了陆谦的毒计,带刀误入高太尉府,被诬行刺,刺配沧州,他也逆来顺受;即使两个押解公人在野猪林要结束他的性命,在千钧一发之际被鲁智深救起,都没有激起他的反抗意识。总之,在课文节选部分之前,林冲的性格大体上可用一个“忍”字来概括。 课文节选部分是《水浒传》的第九回,原回名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火烧草料场”,是林冲命运的转折点。草料场被烧,让林冲进退维谷,把他逼上了绝境。如果说此前的林冲还抱有幻想,还想老老实实服刑,还想挣扎着回去与妻子团聚,性格中更多地表现出“忍”的一面;那么,当他明白了高俅、陆谦从未放弃追杀他,必置他于死地而后快时,终于忍无可忍,毅然决然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表现出“狠”的一面。“忍”与“狠”是林冲性格的两面。当他委曲求全时,压抑了“狠”的一面,表现为顺从和妥协;当他怒不可忍时,也曾“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也曾怀刀寻仇,闪现出“狠”的一面;他在山神庙前手刃仇敌,乃至后来杀死心胸狭窄的梁山首领王伦,其性格中的“ ”终于占据上风。所以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评价林冲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英国作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其性格鲜明单纯,一成不变,容易识别记忆;“圆形人物”性格丰富,有发展变化,不能简单归类。如果说《水浒传》中的李逵是“扁平人物”,那么林冲则是典型的“圆形人物”。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行动的轨迹。正如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所说:“除了决定情节以外,性格又是什么呢?除了说明性格以外,情节又是什么呢?”(《小说的艺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疏密有致的叙述,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地展示了林冲性格由“忍”到“狠”转变的过程。这一段故事从林冲偶遇故人李小二写起,看似闲笔,实则拉开了惊心动魄、殊死搏斗的序幕,为后文设下伏笔,即金圣叹所说的“先事而起波也”。由此,小说的情节明暗两条线索交织并行。明线是林冲遇李小二,带刀寻仇,赴草料场,读者观之如在目前;暗线是陆谦来到沧州,贿赂管营、差拨,设计火烧草料场,谋害林冲,隐迹藏形,暗流涌动。直到林冲山神庙偷听,两条线索才自然而然合而为一。小说中巧妙地设计了两次偷听:第一次是李小二夫妻酒店偷听,听得不甚分明,却听到了关键词句(“高太尉”“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第二次是林冲夜宿山神庙中,听到了敌人设计加害自己的真相,听得清清楚楚。前一次偷听,造成了悬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后一次偷听,揭开了谜底,把情节推向高潮。金圣叹于此评道:“阁子背后听四个人说话,听得不仔细,正妙于听得不仔细;山神庙里听三个人说话,听得极仔细,又正妙于听得极仔细。”小说中林冲寻仇不遇“心下慢了”,遂听从调遣接收草料场乃至沽酒驱寒等情节的安排,缓解了紧张的气氛。这样,情节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既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有舒缓平和的情境,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期待。另外,小说中多处巧合的情节,如林冲在沧州巧遇李小二,陆谦恰巧来李小二的酒店饮酒谈事,草料场的草屋恰巧被大雪压倒,等等,既增加了故事的传奇性,也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巧合情节的设计,自然合理,不见斧凿痕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讲故事”技巧。 小说对风雪的描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直接描写风雪的文字主要有三处:林冲去草料场的路上,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雪势正盛。“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林冲沽酒归来,雪势更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除此之外,还有几处侧面描写,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感觉来写雪的。鲁迅在《“大雪纷飞”》一文中,赞美《水浒传》的这一段风雪描写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风雪描写,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动因。正是因为漫天风雪,林冲才去沽酒以驱寒,草屋才会被压垮,林冲才不得已到山神庙寄宿,才与刚放完火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