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文学评论资料).docVIP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文学评论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文学评论资料)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1 一、音声之美 2 二、情感之美 3 三、思理之美 4 四、辞藻之美 5 文2: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的儿童观 8 1.尊重儿童 8 2.赏识儿童 10 3.鼓励儿童 12 参考文摘引言: 13 原创性声明(模板) 14 文章致谢(模板) 14 正文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文学评论资料) 文1: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文体大略形成于两汉,文愈多,文体分类愈繁,汉代的文体分类及文体特征主要继承了道德价值评判的传统,以儒家文艺观为主导。建安时期,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本同而末异”,将文章分为四科八体,首次提出“诗赋欲丽”,对于诗赋的要求不同于两汉的正统儒学观念。所谓“丽”从审美趣味来说,也就是强调诗赋的形式华美,赏心悦目。这是感官上的趣味,而不是政治道德上的教化。西晋时著名文士挚虞著《文章流别论》,继承了汉代的文体观念,仍然以儒家道德思考为主导。而太康文坛之英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提出了文章十体并分别予以新的阐释,显示了西晋文士的主流审美风尚,也显示了文士人生趣味与文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的关联。东晋文章的品评仍多沿袭陆机《文赋》的思想倾向,士人的人生、文艺合为一体,人生之趣味便成为文艺之趣味,充满了美的意蕴。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魏晋文士的文学著述及品评,也反映了士人人生趣味与文体观相结合的特点。它在结集魏晋士人的人物美、自然美、精神美的同时,蕴含了很浓厚的生活趣味与审美趣味。在文学批评领域,有专章《文学篇》记述了魏晋文士著述、品评文字,以及探讨儒佛、辨析义理的盛况,其中涉及到了诗、赋、论、赞、传、诔、颂等多种文体。在这些文体的创作与特征的欣赏上,《世说新语》强调的是文士个体生命的情感抒发与审美体验。 一、音声之美 在《世说新语》中,诗、诔、颂等创作与欣赏与音声之美直接相关。西晋时陆机就在《文赋》中言“箴顿挫而清壮”,注重箴发言为声的特性,特意要求其文句长短不一、有顿挫跌宕之节奏,且言辞有清壮之音声。“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其中优游、朗畅等语,也隐含着音声和缓达畅的听觉感受。这种感官感受在东晋时期更加受到文士们的重视。且由于魏晋时期的玄学清谈的盛行,士人们在进行清谈时的音声之美首先被重视。《世说新语·文学》中描述了许多东晋士人进行清谈时的音声之美的例子。支遁、许询等人聚集在会稽王司马昱的书房里讲经,支遁讲义、许询唱经,众人“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辨其理之所在”;支遁、谢安等人清谈,“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支遁论《庄子·逍遥游》“才藻新奇,花烂映发”。这种对音声审美的感官趣味也影响到了诗、赋、诔等文体的吟诵。文士们有吟诵自己所作诗文的,如《文学》篇记载袁虎在客船吟咏自己所写《咏史》诗,甚有情致。谢尚得闻,叹美不能已。袁虎所诵,给谢尚以听觉感官上的审美享受。又有以音声比喻所作之赋,如孙绰称自己所作《天台赋》有金石之声。金石声,是钟磬等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以金石之声形容赋文,是以音声之美来比喻文采的优美铿锵。又有桓玄登上江陵城南楼与宾客坐谈,兴起为王恭作诔文的意趣,于是“吟啸良久,随而下笔,一坐之间,诔以之成”。意兴而作诔,吟啸而下笔,把对王恭的哀悼与德赞诉之吟咏、倾之笔墨,而成诔文。 二、情感之美 与传统道德教化不同,两晋时的诗文作品创作与品评都融入了文士个人的情感与生命体验。魏晋时期是一个重“情”的时代,士人们经历了汉末以来的种种政乱、战争以及疾病等乱象,常常对人生表现出更深沉地眷恋与追求。因此在人物品藻的标准之中便有以高情、才藻等重要内容,而《世说新语》里面的相关记述也不胜枚举。《品藻》篇中提出高情与才藻这两个方面:“孙兴公、许玄度皆一时名流。或重许高情,则鄙孙秽行;或爱孙才藻,而无取于许。”又有推崇才藻的记载,许询曾经去拜访简文帝司马昱,与风恬月朗之夜与简文对坐清谈,许询言咏襟怀,辞寄清婉,受到简文赞赏:“玄度才情,故未易多有许。”而关于高情,《世说新语》中的记述更是比比皆是。如《任诞》篇:“桓子野每闻清歌,则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桓伊善音乐,尤善挽歌。他每每听闻挽歌音声,便要感叹“奈何”。这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悲叹,也是对生命的深情。因此,士人在对于文学作品的品评之上也融入了浓厚的情感。评语之中多见才情、情致等语。如上文提到袁宏吟咏《咏史诗》“甚有情致”,又有裴启《语林》“载王东亭作《经王公酒垆下赋》,甚有才情”。在文学在作品中评论“情”,最著名的应属孙楚、王济论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