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5.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课件设计.ppt

小学语文_5.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课件设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者 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 课文举了几个具体事例来论证这个观点? 复习: 读读三个故事,在书上画出表格该填写的词句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 谢皮罗 教授 洗澡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是为什么呢? 抓住问号不放 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漩涡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 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是什么? 会不会? 有什么? 什么样? 进行许多实验 终于制成了 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 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 什么关系? 百思不得其解 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返回 1、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2、这三个事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3、这三个事例都是在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紧紧 不放 反复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返回 这里的“?”指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这里的“!”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这里的“?”、“!”指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发现问题、不断思考,勇于探索、研究 ,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返回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文中的“差不多”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返回 不能去掉,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造者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的。加上“差不多”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返回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返回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1、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2、功夫不负有心人。 3、失败乃成功之母。 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5、团结就是力量。 返回 返回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评论(0)

wenm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