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审美视野下丑向美转化的逻辑分析(哲学毕业资料).docVIP

庄子审美视野下丑向美转化的逻辑分析(哲学毕业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审美视野下丑向美转化的逻辑分析(哲学毕业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文学、艺术、军事或历史”中“古代文学资料”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14908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庄子审美视野下丑向美转化的逻辑分析 2 一、矫揉造作之丑“法天贵真” 2 二、“形”之丑以“德”充 3 三、失“德”之丑弃功弃名 5 文2:荒诞丑学的展开与审美价值生成 7 一、荒诞的美学命名及其历史性出场 8 二、荒诞感的揭示与荒诞状态的敞开 12 三、荒诞的审美价值生成 16 参考文摘引言: 19 原创性声明(模板) 20 文章致谢(模板) 20 正文 庄子审美视野下丑向美转化的逻辑分析(哲学毕业资料) 文1:庄子审美视野下丑向美转化的逻辑分析 一、矫揉造作之丑“法天贵真” 庄子以自自然然为美,反之则丑,而这种背离自然之丑,唯一的化解之法便是“法天贵真”,“法天”也就是法自然。“法天贵真”既是庄子美学中的艺术创作原则,也是庄子化丑为美的根本方法。《渔父》曰:“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天”即自然,而“自然”之不可改易则是因为它存在着“真”性。人之所以要“法天贵真”,就是要师法自然以保持人类的真正自由。“真”是一种合天理、合规律的本来状态,只有真才有个体独立的人格,才有个体的自我价值。而失“真”也就违背了自然,“自由”是庄子追求的人生目标,是“大美”,是“道”。因而,对于个体来说,失“真”也就是不自由、离“道”的表现,从而也就导致丑。 西施皱眉是因心痛而起,是自然本真的行为,痛而皱眉是自然的常态,所以美,且在其“真”, “真”也就是自然的常态。丑就丑本无可厚非,而东施却忸怩作态,便丧失了自己的本性,结果是丑上加丑,丑到了极点。“丑人”之“丑”不在其本然之丑,而在于失“真”,矫揉造作则丑。每个人都有属于其个性之“真”,丧失这种“真”,也就没有了本性。所谓“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骈母》),长就长好,短就短好,一定要把长的变短,短的变长,不但带来了痛苦,反而弄得更丑,破坏了自然之质,丑态百出。因而,作为个体的人来说,更应该根据其自然本性,率性而为,如果强其所为,则扭曲了自然之本性,而丧失了自我。只要自然,合乎了“真”,合乎了“大美”,也就合乎了“道” 《天运》曰:“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切妻子而去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西施颦眉出于自然之真情流露,因而美。而其里之丑女刻意模仿,只能是丑上添丑。在庄子眼中,美的东西真实无伪,以真为本。失真则有违自然之理,也就与美挂不上钩。“天真”是“丑”与“道”联结的先决条件,“天真”之“丑”也即自然的本真状态,只要是作为自然的本真状态呈现,“丑”的事物也可以由于其自身固有的内在之美而在“道”那里得以升华。 二、“形”之丑以“德”充 庄子笔下还有一大批怪诞、丑陋形象。如《骈母》曰:“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趾;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这段话意思是说,只要是合乎自然的“性命之情”,骈母枝指类的现象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大宗师》写子虽“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但他却说:“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可见美与丑都不过是自然的造化,这里主体的心态是自由的,合乎道的。以上这些形体残缺之人可以说均可归为“畸人”之列。 孔子《论语·述而》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孔子的“德”显然不是庄子的“德”,孔子的“德”重“仁”、“礼”,而庄子的“德”则与“仁”、“礼”无关,庄子的“德”,得“道”而生。“对于庄子来说,德当然和仁、礼等无关,它是宅心于虚的,也就是《人间世》中说到的心斋。但虚并不是一无所有,如‘虚实生白’所显示的,在虚静的心灵中,可以生发出另外一个光明的世界,这就是不同于形体世界的精神的世界。”[1]庄子对“德”多有论述,尤其明显地体现于《德充符》。在《德充符》篇中,庄子虚构了六个肢体残缺或外形丑怪的“畸人”形象,以他们的完美道德来体现他们内在精神的力量。何谓畸人?庄子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大宗师》)“至于庄子这里所说的‘德’,不仅不同于一般的道德法则,而且也不同于所谓‘自律’的德性,例如儒家崇尚的‘仁’或康德的‘绝对命令’。庄子倡导的‘德’,实质上是‘得’,即‘得道’。就是说,‘德充’者乃是‘得道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