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PAGE \* Arabic 1 —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教学目标: 学识目标:把握思想,理清文章思路。 才能目标:借助多种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才能。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养护环境的意识,巩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思想,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对红柳悲剧的理解 教学方法: 导读法、点拨法、议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表示青藏高原(阿里)的风光,引出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导语: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一处弥漫神秘色调,有着独特的文化,令人朝拜的圣士——西藏,而在西藏又有一处被称为“万山之祖”“百川之源”“世界第三级”的阿里。这 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这里高寒缺氧,“鸟兽绝迹,驼马遁形”然而,即使在这里,与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曾经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当代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以宁静而沉重的笔调为我们陈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毕淑敏。 二、走近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文学硕士。1952年出世于新疆一个革命军人家庭,半岁随父亲进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八年,此间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了部队优秀的女军医,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头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毕淑敏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引人注目的中年女作家,在当代作家“人气”排行中,毕淑敏近几年始终排在前几名,人们为何热爱她的作品?究其理由,我想是其作品中无处不在的人格魅力,真、善、美,人生的聪慧都可以在她的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 她的代表作有小说集《昆仑殇》《女人之约》《生生不已》《预约死亡》;散文随笔《素面朝天》《走出白夜》《性别按钮》;长篇小说《红处方》《白色和谐》。此外,还出版了四卷本的《毕淑敏文集》。她的作品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 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三、研读赏析 (师):在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迷漫着绿意,绿色是地球的根本颜色,孕育着生命和未来,假设没有绿色,我们这个世界是不成思议的。然而,就在三十年前,在西藏阿里,人们却亲自消逝了他们生活里的唯一的绿树,作家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以宁静而沉重的笔调为我们唱了一曲颂歌,但更是一曲悲歌。下面我们共同赏识精心写的这首歌,并斟酌下面的问题: 1、一读课文,找出描写红柳形象的语句,并说说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学生圈点勾画,斟酌回复) 简析:(1)“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无意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点拨):拟人手法,“酷寒”和缺氧“写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微笑”写活了红柳那种冷静不迫、怡然自满神态,生动表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它外在的美。 (师):那些句子以写出了红柳内在的气力和精神呢?(学生圈点勾画,斟酌回复) 简析:(2)“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多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3)“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硬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宛如钢筋混凝土” (4)“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外形,犹如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点拨):这些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活生动现地描绘了红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间熔铸着对生命的赞颂,对养护环境、让生命自然流淌的呼叫。我们一起来赏识一下红柳树的英姿,真是:红柳屹立,雪域增色。 (师):环境如此恶劣,红柳这个高原上的精灵顽强地生存着,更重要的是它以自己强大的根系固定住了流沙,无私地为人类做出了付出,这样一个心爱的精灵,理应受到人们的珍惜保护,可是,是不是这样呢? 2、再读课文,找到描写红柳结局的句子。(学生圈点勾画,斟酌回复) (1)、“红柳就枝丫遒劲地腾越在田野之上,类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2)、“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3)、“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师):这个高原上的精灵能够战胜恶劣的生存环境,却敌不过人类的无知和愚昧,真是:红柳遭难,毁于人手。 (师追问):红柳被挖净烧光后留给人们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圈点勾画,斟酌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