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题研究模式在开发劳技实践课程中的尝试与思考
综合实践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探索和亲身体验,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在与教育情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生成。因此,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应该创设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具有探究的兴趣,在实践中养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
下面,以开发大棚种植校本课程为例,谈谈基于问题研究模式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策略。
我们知道,大棚种植是立足学生劳动实践的课程,其活动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更不能局限于课内,要打破学校、教室界限,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因此,我们根据当地大棚种植实际,把校内与校外的课程资源整合起来,把问题探究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学校与种植户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实践与探究的实效。
一、确立课程目标
我们对课程开发的目标确立为三个方面:
在探索思考方面,通过课程实施,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乎逻辑的制定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思路。
在实践研究方面,让学生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种植户)之间的合作,利用网络条件和实践基地,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体验方面,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在实践体验中,认识自我价值。
二、开发校本课程
(一)整合课程资源,拓展研究空间
一是整合课程资源。我们把《劳动技术》教材中,有关蔬菜、食用菌、农作物种植、花卉栽培等有关内容进行整合,同时,把当地大棚蔬菜种植经验纳入校本课程开发,在师生学习研究中,不断拓展、整合,形成《大棚种植》校本课程。例如,我们在蔬菜种植课程实施开发中,确立的基本设想是:按照蔬菜种植过程进行设计,分为“大棚建设”、“蔬菜栽培与管理(包含品种选择、育苗、阳光水分肥力、茬口安排、空间利用)”、“病虫害防治”、“绿色科技种植”等内容板块。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疑惑、兴趣,进行了内容和方式上的调整,“大棚建设”由学生自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品种选择”采取了教师讲座的形式,整合了教材上的西红柿、羊角椒、大白菜和当地农村大棚种植的主要类型,如黄瓜、茄子、韭菜、芸豆等品种;其他“蔬菜栽培与管理”内容,则以黄瓜种植为例,按照“催芽、育苗、嫁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主要环节,进行学习和实践,这样,我们的课程开发始终根据学生需要,与当地大棚种植结合起来,既来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既有理论经验又有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学生经验、家长经验、教师经验、网络资源都纳入了课程开发的范畴。
二是放大课程资源。我们把大棚种植课程的实践与开发设置为一个学年、两个学期,根据蔬菜种植生长过程进行研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放大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黄瓜种子浸种与催芽一课中,我通过四个步骤,拓展学生的研究空间。
第一步:激疑。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黄瓜种子浸种催芽的步骤,给学生提供了完全不同于自己经验的情景,引起学生疑惑和兴趣,课堂上,学生提出了系列问题:
“为什么要用55°的温水浸泡黄瓜种子?”
“浸种时为什么要消毒?”
“什么温度下,黄瓜种子发芽率高?”等等。
第二步:调查了解。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的疑问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或者调查自己的父母是如何浸种催芽的,或者调查学校大棚种植联谊户,通过调查了解,引导学生学会寻求帮助,学会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
第三步:网络拓展与证实。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有关资料,并对调查的结论进行理论上的验证,学生通过网络搜查,往往会获得更深刻、更丰富、更完善的解决思路,而且,学生这一思路还能对被调查户进行科学种植引导,会产生更实际的效果。
第四步:问题整合,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情况作一次汇报,按照个人汇报、小组整合、筛选,形成以种子萌发为主题的课程系列:(1)蔬菜种子萌发的科学方法,包括浸种、消毒、催芽技术(2)不同蔬菜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不同蔬菜种子萌发对温度、湿度、光照的不同要求。
这样,由黄瓜种子的浸种,学生经历了“质疑—调查—分析—解决”的问题研究过程,拓展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二)提供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程实施之初,学生受固有观念的影响,往往习惯于“听”课,习惯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而学生自己却缺乏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上,我致力于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环境,引导学生不断创新思维。
首先,明确“问题”本质。大棚种植课的“问题”,不同于传统课程中的“学业问题”,它必须是立足于真实的种植过程,通过实践、调查、分析,由学生自己提出或者在与教师、同学、种植户互动交流中产生的,它偏重于对实践问题的疑惑和思考,而且,其问题没有预设性,不是标准的,或多或少带有不确定性,答案也是多元的、多维的,甚至是模糊的。
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师演讲稿《让学生在演讲中成长》.doc
- 教师有效教学的六个方面.doc
- 教师怎样创造性地组织使用教材.doc
- 教师专题讲座《开设演讲课程 ,独辟德育蹊径》.doc
- 教师专题讲座《研究为学校的腾飞奠定基石》.doc
- 教学中“主题思想下的情感教学”探索.doc
- 浅谈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与培养.doc
- 浅谈在“自主取餐”园本教研中教师儿童观的转变.doc
- 让教学成为儿童研究—— 幼儿园开放式数学教学活动案例分析.doc
- 谈谈教师的专业发展.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