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百诚医药业务布局及发展前景分析.docx

2022年百诚医药业务布局及发展前景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年百诚医药业务布局及发展前景分析 1.百诚医药作为仿创结合的一体化服务平台,订单高增夯实业绩确定性 “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定制生产”平台,多领域多方位布局 深耕仿制药开发领域 11 年,提供全方位药学+临床+生产外包服务。公 司成立于 2011 年,是一家以药学研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医药技术研发企 业,采取“受托研发服务+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双线发展战略,主要为 各类制药企业、医药研发投资企业提供药物研发服务及研发技术成果转 化。公司业务涵盖药物发现、药学研究(CMC)、临床研究、注册申请 等药物研发主要环节,其中在药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简称 BE 临床 试验)研究服务上具有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发展历程主要分两个阶段:1)2011-2015 年:公司创立,逐步扩 大规模,以仿制药制剂工艺研究业务为核心;2)2016-至今:保持主业 强劲扩张的同时,逐步拓展能力圈,布局生物分析、检测分析、临床 CRO、 CDMO 及创新药研发等领域。 董事长管理经验丰富,研发、技术管理团队实力雄厚。公司董事长楼金 芳总专业背景出身,曾任海南普利研究所所长。截止 2021 年底,公司 拥有研发人员 550 人,占员工总数的 71.89%,其中本科以上学历 436 名,占比达 79.27%。雄厚的人才储备保证了公司在仿制药 CRO 及创新 药开发领域持续保持较强的研发实力。 在手订单充足、新签快速增长,业绩加速确定性较高 在手订单充足,新签订单高增。截止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在手订 单 8.93 亿元,同比增长约 77%,2021 年新签订单 8.08 亿元,同比增 长约 165%,持续高增的订单有望驱动公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2.政策加持,仿制药 CRO 有望迎来快速成长期 仿制药外包:一致性评价、MAH 共振,仿制药 CRO 有望迎快速发展 专利悬崖驱动仿制药行业不断增长: 1)全球重磅专利新药专利到期,仿制药陆续上市造成原研药销售额 大幅下降,形成“专利悬崖”。据 EvaluatePharma 的数据,在 2010-2024 年间,受专利到期影响的药物的销售金额合计达 5,400 亿美元,而由于 专利到期将造成创新药企约 3,140 亿美元的销售额损失(占总比重约 58.15%)。为应对专利悬崖,原研药企业可能选择退出市场或降低产量, 仿制药将迎来快速占据市场的机会。 2)仿制药需求高,价格低,政策驱动仿制药行业快速发展。全球老 龄化加剧,专利药昂贵,为减轻医保支付要求,多国政府积极鼓励仿 制药,仿制药有望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国内仿制药收入占比较高。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截至 2017 年底,国内有 4000 多家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其中 90%都是仿制 药企业。近 17 万个药品批号中,95%以上都是仿制药。截至 2019 年,我国仿制药约占化学药市场的 66%,约占全部药品市场近 50%。 根据沙利文数据,2021 年中国仿制药市场规模约为 1244 亿美元。 此外,受国内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增大,人口持续老龄化、医保控费等 因素的驱动,预计未来我国仿制药市场规模仍将高速增长,2023 年 我国仿制药市场规模预计可达 1377 亿美元。 一致性评价政策出台,仿制药 CRO 需求旺盛。2016 年 3 月,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明确规定化 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 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之后,2018 年 12 月,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有关事项 的公告》,明确支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优先纳入目录,未通过一致性 评价的品种将逐步被调出目录。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 含基本药物品种在内的仿制药,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药 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 3 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 的,企业经评估认为属于临床必需、市场短缺品种的,可向所在地省级 药品监管部门提出延期评价申请,经省级药品监管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 门组织研究认定后,可予适当延期。逾期再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受 益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利好,仿制药 CRO 需求持续增加,药学 研究及 BE 业务有望持续高景气。 MAH 制度出台,药品上市、生产许可分离,有望增强中小药企、医 药代理公司研发热情。MAH 制度实现了药品的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 “分离”,允许取得药品注册证书的企业(包括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研 发投资企业)或者药品研制机构,有权自行或委托其他药品生产企业 生产药品,并对生产、销售的药品质量承担主要法律责任。自 2015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提出开展上市许可持

文档评论(0)

小鱼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