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肖邦b小调圆舞曲解读疑点的探讨(教学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中学教育”中“音乐美术”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6479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关于肖邦b小调圆舞曲解读疑点的探讨 1
一、1829年肖邦没有去过巴黎 2
二、1829年的肖邦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 3
注释: 6
文2:肖邦和他伤感的升c小调圆舞曲 6
一、《升c小调圆舞曲》的创作背景 6
二、《升c小调圆舞曲》的曲式结构 7
三、《升c小调圆舞曲》演奏特点 8
四、结语 9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关于肖邦b小调圆舞曲解读疑点的探讨(教学资料)
文1:关于肖邦b小调圆舞曲解读疑点的探讨
肖邦一生中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b小调圆舞曲》()是第10首,属于1827-1830年出国前的早期作品。大多资料是这样解读这首乐曲的,1829年肖邦创作此曲时才19岁,当时他对巴黎还非常不熟悉,思乡的情绪弥漫在乐曲中,全曲到处出现伤感的情绪,有非常明显的玛祖卡风格。笔者认为这个解读存在疑点,不是很恰当。
一、1829年肖邦没有去过巴黎
据肖邦传记记载,1829年之前,肖邦首次出国远行是在1828年9月初,趁华沙大学动物学家费列克斯·雅洛茨基被邀请到德国柏林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肖邦一同前往,此次出行的目的是结识柏林著名音乐家,听一次优秀的歌剧。虽然肖邦在近处看到了许多名人包括与自己同龄的门德尔松,但他没有勇气自我介绍并且没有和任何人交谈,只能远远地站着。但是这次旅行使肖邦看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他对于柏林歌唱演员的评价并不高,只好寄希望于在巴黎能听到完美无缺的音乐会。
据资料记载,肖邦于1829年创作《b小调圆舞曲》(),1826-1829年在华沙音乐总校学习,毕业后的当月就前往奥地利的维也纳举办音乐会。关于这次活动,著名翻译家梁全炳曾撰文:1829年7月,肖邦毕业于华沙音乐总校,同月,他首赴维也纳,顺道参观了波兰南部,包括古都克拉科夫等地,归途中游览了德国和捷克。在维也纳,他举行了两场音乐会。①这应该是肖邦第二次出国,当时肖邦于8月11日在维也纳帝国歌剧院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于8月底回国。受首次演出成功的鼓舞,肖邦回波兰后积极投入到创作和音乐活动中。
1830年3月17日肖邦在华沙国家剧院第一次举行独奏音乐会。同年10月11日肖邦在华沙举办告别音乐会,1830年11月2日肖邦离开华沙奔赴西欧,11月24日抵达维也纳,11月29日深夜至30日凌晨爆发了华沙起义,肖邦滞留国外无法回国,1831年7月20日肖邦从维也纳启程西行,路经德国慕尼黑短暂逗留之后,到达德国斯图加特,1831年9月抵达法国巴黎,确切地说这才是肖邦的第三次出国,也是他首次的巴黎之行。从上述活动的时间来看,肖邦1830年11月2日离开华沙,真正到达巴黎的时间已经是1831年9月,所以1829年肖邦并未去过巴黎。对此著名音乐家于润洋在《悲情肖邦》一书中写道:1831年9月……初到巴黎的肖邦,经济拮据、生活相当窘迫,不得不接受经济上并不富裕的父亲的接济。②从这句话的描述也可以看出,1831年9月是肖邦第一次来到巴黎。大多资料认为,此曲的创作背景是1829年19岁时的肖邦对巴黎还非常不熟悉,强烈的思乡之情促使他创作此曲不是很恰当。
二、1829年的肖邦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
目前还没有资料能够证明《b小调圆舞曲》()具体创作于1829年的几月几日,大家都认为这首圆舞曲是肖邦早期的作品,是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创作的。但有资料证明1829年4月21日,肖邦第一次在音乐会上见到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女同学康斯坦齐娅·格拉德科夫斯卡,肖邦对她一见钟情,只是迄今确定不了两个年轻人是什么时候相识的,不过,1829年底到1830年初他们一定是真正相识相爱了。③从这里可以看出,肖邦在1829年深深地迷恋上了康斯坦齐娅,也意味着肖邦在这一年有了初恋。据肖邦传记描述,肖邦一次又一次地去聆听康斯坦齐娅的歌剧,任凭她美妙的歌喉拨动他爱的心弦。当有俄国军官挤向后台向她献殷勤时,他心如刀割。后来,弗雷德里克与康斯坦齐娅还互相交换了戒指。所以就有人大胆地推测,《b小调圆舞曲》()应该是肖邦19岁时候写的,那时候他迷恋上了康斯坦齐娅,天性悲伤的肖邦于是就写下了这首曲子,可以给它起名初恋的回味。这样的解读当然是没有根据的,更无法证实,只能看做是一种推测而已。大量的资料证明,肖邦对康斯坦齐娅·格拉德科夫斯卡开始只是一种暗恋,肖邦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活素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观察(论文精品论文资料).doc
- 小学英语激励性口头评价体系的审视与定位(论文精品论文资料).doc
- 论小学生品德发展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教学资料).doc
- 教师集体成长的理论基础与一般路径研究(教学资料).doc
- 芬兰基础教育阶段技术课程探析(教学资料).doc
- 从教师专业素养的视角探讨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论文精品论文资料).doc
- 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教学资料).doc
- 数控铣加工生产性实训的精益化管理(论文精品论文资料).doc
- 基于用户视角的高校门户网站可用性研究(论文精品论文资料).doc
- 基于公共开放型的北海港口保税物流业务培训模式研究(论文资料).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