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课件:新生儿黄疸.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科学课件:新生儿黄疸

治 疗 (三)换血疗法 2.指征: 产前明确诊断, 出生时脐血总胆68μmol/L(4mg/dl), Hb120g/L,伴水肿、肝脾大、心衰; 总胆红素已达342μmol/L; 生后12h内上升速度每小时12μmol/L(0.7mg/dl) 光疗失败,经光疗4-6h后血清总胆红素仍上升8.6umol/L/h(0.5mg/dl); 不论胆红素高低,有核黄疸早期表现者; 高危儿上述标准放宽 治 疗 (三)换血疗法 3.方法: 血源 ABO血型不合: O型红细胞+AB型血浆 Rh血型不合:Rh血型与母亲相同+ABO血型与患儿相同/O型 换血量:150-180ml/kg(患儿血量的两倍) 途径:脐静脉或周围动、静脉同步换血。 换血时间:2-4小时 由静脉持续快速滴注血液同时,由动脉持续抽出血液,单位时间内输入与抽出的血量相等, (三)换血疗法 治 疗 (四)其他治疗 及时纠正缺氧、内环结构紊乱、心力衰竭, 防止低血糖、低体温,低血钙, 禁用磺胺异恶唑和磺胺苯吡唑等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的药物。 预 防 Rh阴性妇女在娩出Rh阳性婴儿72小时内,应尽早肌注抗RhD lgG 300μg,以避免被致敏;下次妊娠29周时再肌注300μg,效果更好。 对Rh阴性妇女的流产者,产前出血、羊膜穿刺后或宫外孕输过Rh阳性血时,应肌注同样剂量。 THANK YOU 微信:同前 电话血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破坏和分解,成为胆红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占总胆红素的80%~85%。来源于骨髓幼稚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和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的胆红素称为旁路胆红素,约占总胆红素的15%~20%。 * * 3.胆红素排泄障碍 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结合受阻 (1)新生儿肝炎: 胎儿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其他为乙型肝炎、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基、EB病毒、李斯特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等。 (2)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α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酪氨酸血症等。 (3)Dubin-Johnson综合征: 即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分泌和排泄胆红素障碍 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3.胆汁排泄障碍 (4)胆管阻塞: *宫内病毒感染,生后进行性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管壁薄弱形成胆总管囊肿;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 。 *多在出生后2周始显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 *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 *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 *3个月可逐渐发展至肝硬化。 (5)胆汁粘稠综合征: 4.其它 母乳性黄疸(breast-feeding jaundice) ⑴早发性:2~4天出现;晚发性:7~10天出现 ⑵2~3周高峰,持续时间3~12周 ⑶胆红素:15~25mg/dl ⑷停服母乳48h,↓50%,6~9天正常。 ⑸如再服母乳,胆红素↑2~3 mg/dl。 ⑹患儿一般情况好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 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步骤 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定义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 ABO血型不合 1/5发病 Rh血型不合,我国99.67% Rh(+), 即便Rh(-)妇女, 仅1/20发病 RBC上有6中抗原:C、D、E、c、d、e 抗原性:D>E>C>c>e Rh(+):RBC具有D抗原 Rh(-):RBC缺乏D抗原 Rh(+)抗E抗体所致溶血病相对较多. 至今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ABO血型不合最常见(85.3%) ,其次为Rh血型系统(14.6%),MN溶血(0.1%) 病因和发病机理 1、由父亲遗传获得与母亲血型抗原不同的胎儿RBC进入母体。(妊娠中、晚期或分娩时) 2、刺激母体产生相应抗体(lgG) 3、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 4、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抗体结合— RBC破坏→溶血 为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抗原抗体反应 病因和发病机理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母亲:O型 胎儿:A或B型 母为AB型,或婴儿为“O”型则均不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胎儿RBC 母体循环(未致敏) IgM 母体循环(已致敏) IgG 因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