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聊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县(市、区)、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3.答题卡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鸿门宴”已经是社会习用语。一些辞书列为词条。《现代汉语词典》记:“【鸿门宴】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秦都咸阳,派兵守函谷关。不久项羽率四十万大军攻入,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准备进攻刘邦。刘邦到鸿门跟项羽会见。酒宴中,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想乘机杀死刘邦。刘邦在项伯、樊哙等人的护卫下乘隙脱逃。(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后来用‘鸿门宴’指暗藏杀机、阴谋加害客人的宴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542页)更早的版本写作:“后来用‘鸿门宴’指加害客人的宴会。”(《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24页)未用“暗藏杀机”“阴谋”语。 其实,《史记》正文中原本没有出现“宴”字。我们只在注文中看到这个字。在司马迁笔下,常见“置酒”“纵酒”“张饮”“酒酣”“乐饮极欢”的文辞,描述的是很热烈的宴会场景。太史公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宴”字,但其气氛之“酣”“乐”“欢”的形容,是非常真切生动的。 后来人们称“鸿门宴”之说,也见于正式的史论。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五《汉书》条写道:“《史记》鸿门宴樊哙入卫沛公一事,叙在《项羽纪》,而《哙本传》转稍略。《班书》则详于《哙传》,而《羽传》从略。”同书卷二一《尚左尚右》:“《史记》鸿门之宴,项王东向坐。”“鸿门宴”“鸿门之宴”的说法,当时应当已经广泛通行。 “鸿门宴”的说法,大约唐代已经初步流行。唐人王毂《鸿门醼》:“寰海沸兮征战苦,风云愁兮会龙虎。四百年汉欲开基,项庄一剑何虚舞。殊不知,人心去暴秦,天意归真主。项王足底踏汉土,席上相看浑未悟。”(《唐文粹》卷一五上)诗题“鸿门醼”,就是“鸿门宴”。《石仓历代诗选》收录有元人吴师道《鸿门宴》,明陈伯康《鸿门宴》诗,陈颢《鸿门宴》诗。可知宋元以后,“鸿门宴”已经成为热爱历史的文人们热议的话题。 看来,诗文作品中较早出现了“鸿门宴”的文字。大约“鸿门宴”说法的出现和传播,与文学家对《史记》史学记述的理解、说明和宣传有关 “鸿门宴”故事以戏曲形式实现了更广泛层面的普及,《中国剧目辞典》“鸿门宴”条是这样说的:“鸿门宴,京剧目。1926年周信芳编剧,有实文堂刊本;另有《京剧丛刊》《戏曲》等刊本。”川剧、汉剧、秦腔、同州梆子均有类此剧目。 《中国剧目辞典》记载:“远山堂《曲品》逸文云:“记楚、汉事甚豪畅,但所演皆英雄本色,闺阁处便觉寂寥。今昆剧所演者,尚有《鸿门》《撇斗》《拜将》《别姬》《乌江》等出。”其中“《鸿门》《撇斗》”,应当都出自后来人们熟知的“鸿门宴”故事。所谓“撇斗”,可能表现了《史记·项羽本纪》所记刘邦自鸿门“脱身”,请张良转“与亚父”“玉斗一双”时,范增处置“玉斗”的激烈态度。 而《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元明阙名作品”中又明确有《莽樊哙大闹鸿门宴》,赫然出现“鸿门宴”字样。作者写道:“此剧未见著录。《宝文堂书目·乐府》著录此剧正名,题目未详。本事见《汉书》。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99—100页,第264页,第1663页,第603—604页) 由于《史记》早已被看作文学艺术的宝库,从中发掘衍生的创作,已经有千百年的渊源。“鸿门宴”,正是例证之一。“项伯翼蔽刘沛公”等表演,被早期乐舞吸收,后来进入诗歌词语,又见于戏曲作品,史学记述因此得以通过新鲜生动的方式加以传播,也得到有声有色的发挥。 (摘编自王子今《“鸿门宴”的疑问兼说史记不用“宴”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鸿门宴”作为社会习语,其含义已经不是历史上楚汉相争时的刘邦项羽在鸿门的宴会了。 B.“宴”字在司马迁看来,应是热烈欢快的,而刘项鸿门之会充满杀机,故不用“宴”字。 C.诗文中“鸿门宴”的文字,或许对“鸿门宴”说法的出现与传播起到很好的说明和宣传作用。 D.“撇斗”可能表现了范增的激烈态度,可与《鸿门宴》“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相印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汉语词典》通过改版,丰富和完善了对“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