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随堂小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VIP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随堂小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尊、青铜罍以及玉璋、玉琮等与黄河流域出土文物类型相似。同时,三星堆新发现的黄金面具与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存在高度相似性。这说明(  ) A.跨区域间文化交流频繁 B.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C.古蜀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D.长江流域经济得到充分开发 2.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 A.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B.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C.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 D.古城外围分布着体量巨大的水利系统 3.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墓地发现了仰韶文化蚌塑龙;1993年,在湖北省黄梅焦墩发现的大溪文化时期卵石摆塑龙;2003年,在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兴隆洼文化中期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猪首龙形象(距今约8000—7500年)。据此,可以用来说明( ) A.内蒙古地区是中原文化发祥地 B.龙图腾崇拜的文化不断成熟 C.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文化趋同 D.中华文化具有内在关联特性 4.《尚书》记载,尧以仁政治理国家,以道德教化百姓,在此基础上“协和万邦”;禹通过治理洪水赢得民心,开创了“九州同牧”的社会景象。这反映了(  ) A.“以民为本”提升了国家行政效率 B.“大一统”思想具有悠久历史传统 C.儒家“仁政”的思想已经渐入人心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 5.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6.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7.至今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 ) A.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 B.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 C.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D.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 8.有学者认为,文明社会是从有社会规则开始的。据此判断,可作为文明社会标志的是( ) A.制造石器工具 B.以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 C.农耕聚落形成 D.文字与法律产生 9.康簋铭文上记载着“康拜稽首,休朕甸(宝)君公”,相对应的则是称自己为“厥臣”;铭文又称其兄为“伯”,相对应的则是称自己为“弟康”。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D.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分化 10.据西周晚期的《元年师兑簋》载:在某次册封仪式上,由官员“同仲”引导受封贵族师兑入廷,继而天子命史官“尹”宣读册命,授予师兑象征权力的官职(左右走马、五邑走马)及服饰(蔽膝、赤舄、绶带或玉)等,最后师兑诚惶诚恐拜叩天子(拜稽首)。据此可知,西周王室( ) A.通过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 B.利用物质赏赐笼络地方贵族 C.树立中央权威加强集权统治 D.扩大官僚队伍提升治国能力 11.武王伐纣 材料一 出处 内容 《史记·周本纪》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於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武王)陈师牧野……纣师皆倒兵以战……甲子日,纣兵败 《尚书·武成》 甲子日昧爽(黎明)……会于牧野,(敌)前徒倒戈……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 《白虎通·礼乐》 纣为恶日久,残贼天下,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克殷之后,民人大喜 材料二???图是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簋,簋腹内底铸铭文如下:“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官职)利(人名)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木星)正当其位的早晨灭亡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军队驻地赏赐青铜给随从武王参加战争的利。利觉得很荣耀,为此铸造了这个青铜簋以作纪念。 材料三???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家采取碳14测年法,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框定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星”(木星)在中天的天象,用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表》,参照《国语·周语下》等文献记载的日月星辰位置的天象记录,结合文献、考古信息和天文条件的密合程度,在推算出的几个时间中,最终选定武王伐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