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PPT公开课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结 以上种种,总体上说来,其根源在于一些教师对于教师职业道德认识不够,个人修养不高。 谢谢大家! 现代师德修养 主要内容 认识师德 问题及原因 现代教师基本师德 两个前提 师德的重要性 现代的两面性 师德的重要性 国外: 凯洛夫:教师必须具有可作为学生模范的高尚的个人道德意志品质。 威尔逊:教师是道德教育的中心人物。 我国古代: 《尚书》:“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国现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教育,教师为本。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现代的两面性 现代性:启蒙时代以来的“新的”世界体系生成 的时代。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 现代性的优越性:物质的丰裕、医疗条件的改善等 现代性的阴暗面:《现代性与大屠杀》 自然环境的破败 大气污染与沙尘暴天气 自然灾害频发 社会道德的沦丧 道路的硬化与人心的硬化:信任的危机 有毒的食物和药物 一、认识师德 道德与师德 公德与师德 法律与师德 1、道德与师德 道德: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为行为规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  师德:教师作为自然人要具备良好的道德。 2、公德与师德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职责和在道德上的基本要求。社会公德是做人的基础,它包括:为人坦诚、正义、平等、宽容,具有良心、爱心、同情心、羞耻心、荣誉感、义务感、幸福感、成就感。 师德:教师作为社会公民要具备良好的道德。 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专门立法机关依据一定的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具有一定文字形式的,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法规是师德的基本保障,法律可以矫正教师对于师德的认识(如教师虐待学生的现象),法律规范可以促进教师深入研究学生。 3、法律与师德 师德是什么?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教师作为自然人要具备良好的道德。 ▲教师要按照一定社会公德的要求而进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具备足以影响学生、指导学生和帮助学生成长的品德修养。 ▲教师必须了解国家的政策与法规,不仅要懂法,而且要模范守法。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如:侵犯学生的人身权,侵害学生的隐私权,与学生或家长有金钱往来等。 师德的三个层次 案例:“劝退差生奖” 石家庄某中学为提高升学率,让初三班主任老师们劝退班上学习成绩差、升学无望的学生,每劝退一名奖励150元。结果一些老师为了得到奖励,千方百计挑差生的毛病,还经常“好心”劝说他们:反正考不上高中,不如早点回家找个出路。新闻报道说,初三五班2月13日第四次月考成绩出来后,班主任就把全班排名后15名的同学的座位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坐在班里最后几排,和前面同学的座位间留出一个过道。被这样歧视不说,老师还想方设法把差生赶走:总是找各种借口挑差生的毛病,哪怕你踩着上课铃声进教室,也会被罚站一天。结果,一些不想退学的学生也不得不忍痛离开学校。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难道他们就是这样教育人的?用这种手段得到的“高升学率”,又有多少实际意义? 案例评析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而中考既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义务教育成果的重要形式。学校单方面剥夺“差生”考试权的做法显然是违法的。 ▲从根本上颠覆了教育理念。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沦丧。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文档评论(0)

189****03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