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运用 刘家琨在博物馆室内使用了和外部相同的粗糙的混凝土墙,赋予博物馆以几乎是“地下宫殿”般的感觉,游客由顶层向底层游览。他通过在建筑物的砖石体块的交接处插入通透的玻璃(以保护艺术品不受太多日光照射并强化虚与实、天与地之间的对比)增强这种效果。 飞廊设计 建筑师在该博物中设计了一个虚实相间的空间序列,起始于一条贯通室内外的混凝土坡道,通过凹进的入口,在室内踏上一座横穿二层高展室的桥。无论是主体建筑还是附属结构,都与环境完美相融。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刘家琨 20130514058 唐戌 设计师简介 刘家琨,1956年生于成都。 1982年毕业于重庆工程学院,后分配至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 1984到1985年在西藏工作。 1987年到1989年,被借调至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 1990到1992年在新疆工作。 1999年成立家琨建筑工作室。主要作品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系列、四川美院雕塑系、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等。 刘家琨的建筑立场 “我的工作明显分为两部分:乡村建筑和城市建筑。对我而言,无论他们的形式结果如何不同,其方法论是一致的:既如何直面现实,积极应对,尽可能地使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因素最终都能成为设计依据和资源。好的设计就是对这些资源的创造性利用。”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它突显于灰色的天空和常绿的环境,使建筑物整体在天空和土地之间取得和谐的关系。”。 “一条坡道由慈竹林中升起,从两株麻柳树之间临空穿越并引向半空中的入口。”。 基地环境分析 城市的边缘 十亩,河滩野地 距河十米之内属于国有,不允许任何永久性建筑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简介 鹿野苑这个名称来自汉字鹿野,它意味着一个鹿跑的原野并指有佛教教义的地方,其中塑有释迦牟尼的化身。 建筑师为游客设计了一条蜿蜒的小路,一条支路将游客带到一个设有办公室和储藏室的简单辅助性建筑,另一条支路越过一个以旧稻草农舍改建的讲堂,经过一片竹林间的空地,最后通向跨越小莲池的长混凝土坡道。 入口设置 “沿着森林散步然后穿越它的过程对营造心理空间序列很重要,”刘家琨说 建筑师通过使游客在行进过程中欣赏到景色的转变从而为游客参观博物馆做好铺垫。随着坡道伸过池塘,坡道缓缓升起,从两株柳树之间临空穿越并引向半空中的入口。 游览路线 演变过程 建筑师将整个项目分解为两大部分(皆两层高):中心巨石(被服务空间),容纳所有的展览空间,置于基地北部;四块一组的小石头,或混凝土“筒体”(服务空间),其中两个分别容纳办公室和楼梯间加洗手间,另两个共同容纳一个多功能厅,其中一个屋面还向北面纵深方向延长,覆盖了博物馆西入口的过渡空间。这里值得赞叹的一个细节是建筑师娴熟地利用外墙凹槽,将一个本来较大的多功能厅体量在外部形象上“分裂”为两个小体量,与旁边的办公室和楼梯间加洗手间筒体尺度相当,使它们在基地南边共同排成四块一组,整齐划一的石砌壁垒,与十米开外优美如画、水平洄转的溪流和浅滩形成强烈对比 建筑师继续在下一个层次上切割体量和空间,在中心巨石的西南角切割出贯穿两层高的门厅中庭。与此背靠背,在二层中部偏东南部位切割出一个屋顶庭院,这样中心巨石的剩余部分便是最终的室内展览空间。其它一系列小空间,如西边坡道入口处的灰空间,二层屋顶平台东南端大台阶顶端“陈列亭”空间等,都可被看作以同等手法切割而成。 平面布局 刘家琨运用虚实对比为从汉代到宋代的佛教石雕创造了生动的展示场景。 这座面积达900㎡的博物馆由混凝土构筑而成,贯穿室内外的入口坡道直达二层,游客由坡道进入博物馆,穿过一个两层高的空间来到展室。二楼的展示空间环绕一个屋顶庭院,经由室外楼梯上至一个有顶的楼梯平台,这为二楼的展示空间增添了吸引力,并为欣赏府河及周围区域景色提供观景点。在一楼,建筑师布置了更多的展室以及一个小型多功能厅和一个办公室。 路径分析 路径从经过草地和室外展场开始,从断面看,先浇筑了T形混凝土基层,再铺以条形青石, 路径一开始就是高于草地以脱离寻常的体验。主要展览路径完整而线性;先经过长长的贯通室内外的坡道,从二层下到一层。但从二层下到一层的同时,也可从楼梯边的小门进入露天展室。部分观者可以从露天展室临河一侧的梯段到达二层屋顶。这条线路便是路径的一次分岔,因为梯段的宽度和高度远远大于日常尺度,并且梯段上还布置了展品,模糊其功能,从而阻绝了一般人的行进。梯段顶部平台一侧的小门暗示了向上行进的可能,但又阻绝它,因为到达小门后,必须弓身才能爬过高高的门槛。小门外屋顶平台铺设的卵石继续暗示了行进的可能。这条分岔的路径既是行进的可能,又是对可能的阻绝,带来绝非寻常的体验。 采光 他还观察到:“灰色的天空产生的是一种漫射光,一种有阴无影,更加安详的光线”这或许能够解释他为什么对“缝隙光”有着特殊的偏爱,目的是要通过室内外的明暗反差来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
-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课件全套.ppt
-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中华饮食文化》课件.ppt
- 鲁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短语课件.pptx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质课件.ppt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ppt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ppt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2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件.ppt
- 鲁班奖现场复查及要求.ppt
- 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