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 1 - 页 共 NUMPAGES 15 页 传染病护理学 (Communicable Diseases Nursing) 课程编码学  分:2 学  时:30(其中:讲课学时:26 见习学时:4)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 适用专业:护理学 教  材:《传染病护理学》,陈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8月 第2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传染病护理学即临床护理学,是近代护理学与传染病相结合的一门新护理学,是与传染病医疗相匹配的护理学。它是研究在传染病的领域里如何实行责任制护理和执行护理程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一门学科。 传染病护理学分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防治方法、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护理管理特点等。各论部分重点介绍我国当前常见病、多发传染病的概念、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临床表现、诊治、预防和护理要点。 教学中,不仅加强传染病防冶、传染病护理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注意传染病防治、护理领域的迅速发展,结合学生实际,介绍新的传染病及新技能使其在原有水平上知识更新、拓宽和加深。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外作业、幻灯及等多种形式,提倡课堂互动、知识拓展、自学讨论。课程内容安排,依深度的不同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类要求。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掌握传染病、传染病护理学、隔离、消毒等概念,掌握传染病的护理特点。熟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以及传染病的防治。熟悉传染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掌握熟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诊治、预防及护理。 第一章 总论 1.教学内容 (1)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临床特征。 (2)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3)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4)传染病的预防。 (5)传染病的隔离与消毒。 (6)传染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发热、皮疹、腹泻、意识障碍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 2.目的与要求 掌握传染病、隔离、消毒的概念,传染病的护理特点。熟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诊治、预防以及常见传染病症状体征的护理。了解传染病科的设置要求、隔离原则、隔离消毒的种类和方法。 第二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1.教学内容 (1)概述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嗜肝(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各型肝炎病毒的发现、感染状况和临床转归。 (2)病原学 A.甲型肝炎病毒(HAV)属嗜肝RNA病毒科,只有一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 B.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完整HBV颗粒又称Dane颗粒,包膜上主要由HBsAg组成,核心由HBcAg和HBV-DNA等组成。HBV抗原抗体系统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原(HBcAg)与核心抗体(抗-HBc)、乙肝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HBV分子生物学标志:HBV-DNA和HBV-DNA聚合酶(HBV-DNAP)。 C.丙型肝炎病毒(HCV)系RNA病毒,属黄病毒科。中国大陆以1b(Ⅱ)型为主。HCV是多变异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需有HBsAg存在才能构成完整病毒。包膜由HBsAg构成,核心由HDV抗原(HDAg)和基因组(一条单股环状闭合RNA)组成。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E.戊型肝炎病毒(HEV) 系单股正链RNA病毒,属萼状病毒科。 (3)流行病学 A.传染源:病人、亚临床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 B.传播途径:甲、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消化道途径。乙、丙和丁型肝炎主要经输血(制品)、注射(预防、药物、毒品)和针刺(纹身等);生活密切接触(以性接触为主);母婴传播。 C.易感人群和流行特征。 (4)发病机制 免疫损伤和病毒直接损伤。 (5)病理解剖 基本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炎症浸润、间质组织增生等。病毒性肝炎为弥漫性病变,各临床型有其病理特点。 (6)病理生理 黄疸(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肝性脑病(血氨及其他毒性物质的潴积、氨基酸比例失调、假性神经递质假说、其他诱发因素),出血(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急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腹水(醛固酮增多、利钠激素减少、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等)。 (7)临床表现 A.潜伏期 B.急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和急性无黄疸型。 C.慢性肝炎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D.重型肝炎(肝衰竭) 可分为四类:急性重型肝炎(急性肝衰

文档评论(0)

tuo13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知识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