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赏析分析和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卿人倾城,反思城市女性的特殊性 ——以《长恨歌》为讨论中心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1105 班 丁雨秋 1130010213 摘要:近三十年来,城乡巨变在新旧时代的更迭中悄然推衍。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思想精 神,都受到极大的冲击影响。城市女性,在此次城市化历程中,不仅受到传统伦理观的影响, 而且同样担任起新时代弄潮儿的角色。在农村与城市、保守与开放、落寞与繁华的层层矛盾 中,城市女性异军突起,旗帜鲜明。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代作家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的分析,着重强调在这一特殊时代,城市对于女性的影响及城市女性自身的特殊性。 关键字:城市 女性 《长恨歌》 王琦瑶式 王安忆凭借长篇小说《长恨歌》摘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书中王琦瑶式的女性形象无疑 是新时代的特殊群体。她们在城市中成长、生活直至蜕变、老去,一生年华托付给一座城。是城市,给予她们外在的潮流时尚,内在的谨言慎思;也是她们,将灵动活力注入一座看似 摩登时尚的空城。然而,另一方面,城市的浮华躁动也在暗中滋长。城市女性不得不依靠一 定的物质基础,拜金主义苗头渐露。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女性投身其中左右周旋,其中既包括人伦(母女、夫妻),又包括同性、异性的友谊。 “从生活的巨流中截取一片波澜,一朵浪花,从风格细腻的描绘和挖掘,展现时代精 神的风貌。”①这样的创作风格与其母茹志鹃的《百合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四十年间,动荡混乱此起彼伏。“作者并没有历史场面的刻画,依旧着力构造上海弄堂小人物生活情感的 细枝末节。她以知识分子群体传统的精神话语营造了一个客体世界,不是回避现实世界,也 不是参与现实世界,而是一种重塑。”②诚然,在小说中,王安忆构造的上海弄堂世界是平行 于整个时代大背景的,作品的字里行间中却很少嗅到政治的气味,作者意图与现实的洪流撇 清关系,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人生发展仍然依附历史,这是无法完全规避的。也正是因为这 一点,作者在着力重新塑造一段往事的同时,故事中的人物也越发真实丰盈。 一、城乡巨变中女性转身。 在以往很多以农村为背景的小说中,人物形象是深深扎根于农村土地的,其中自然包括 许多农村妇女形象。余华《活着》中的家珍,苦苦规劝误入歧途的丈夫福贵,生活贫苦却甘之如饴;又如五十年代《“锻炼锻炼”》中的“小腿疼”“吃不饱”,在政治的氛围下,作者“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展开,自然地表现社会风习、伦理的变革在农民心里、家庭关系、公共关系上留下的波痕和冲突”③;在以七十年代中期为背景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许秀 云温和恬静,可人生命运却颇为坎坷。小说中情节的发展同时也依托于农村生活的轨迹。 相较于农村,城市的环境无疑更为复杂。一方面,城市的现代繁荣与农村形成鲜明的对 比。这里没有集体劳作的日晒雨淋,没有春种秋收的轮回反复。这有哼唱着“四季调”的留声机、颇受欢迎的照相馆、人来人往的淮海路、各种各样的“派推”舞会、放着《乱世佳人》 的电影院以及铺满康乃馨的选美舞台。即便是多年后,在王琦瑶的旧樟木箱中,仍然存有缀 了珠子的手提包、法兰绒的贝蕾帽,时代的繁华缩影集聚在这琐碎物品之中。另一方面,城 市也暗藏着污秽阴暗的死角。上海弄堂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类似爱丽丝公寓、平安里的地 方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以李主任为代表的社会上层人士,或追逐权势,或金屋藏娇。繁 华的淮海路上,是金钱堆积起的时尚。人们对物质的渴望从未淡却,即使是民风淳朴的邬桥 古镇,也难免有从上海来的龙虎牌万金油广告画,也有上海的双妹牌花露水、老刀牌香烟。 像阿二这样的青年也是渴望去南京读书的,同时对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充满无限向往。无疑,作者王安忆着力编织一个关于城市的故事,“城市的街道,城市的气氛。城市的 思想和精神。”④《长恨歌》中,开篇就花许多笔墨来写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和王琦瑶式的女性,写作风格上与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相似,注重对小说环境的细致描写刻画,即“19 世纪欧洲写实主义的单一赘叙(iterative)模式。”⑤除了奠定小说基本环境基调外,对人们关于城乡固有观念意识做出了纠正。 在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承接中,冲击和摩擦难以避免。直至今日,我们仍能切身感受 到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伴随着农业耕地的急速消亡和城市边界的无限扩张。但是,类似“城市的商业气氛、拜金主义以及各种享乐的场所无一不是滋长剥削意识的温床。”⑥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以偏概全。《霓虹灯下的哨兵》中,在军民共同抵制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的同时,从另 一个侧面也能看出时代的单调局限与片面不公。是否城市真就是一切腐败享乐的开端?而如 何将作者的真实构思和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例如王琦瑶式的女性角色成为了作者观点的 特殊切入口。王琦瑶式的女性,没有传统农村女性对家务劳作的本分依赖,抑或是思想上的 保守狭隘。无论是吴佩珍还是蒋丽莉,薇薇还

文档评论(0)

dqy11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海滋实业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DL1JF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