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孔氏野史》(容斋随笔)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pdfVIP

《卷十五-孔氏野史》(容斋随笔)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容斋随笔》卷十五 ·孔氏野史 关于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共 《五笔》,74卷,1220则。其中, 《容斋随笔》16卷,329 则; 《容斋续笔》16卷,249则; 《容斋三笔》16卷,248则; 《容斋四笔》16 卷,259则; 《容斋五笔》10卷,135则。据作者宋朝洪迈自述, 《容斋随笔》 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本 页面仅包含 《容斋随笔》16卷内容。 孔氏野史原文 世传孔毅甫 《野史》一卷,凡四十事,予得其书于清江刘靖之所,载赵清献 为青城宰,挈散乐妓以归,为邑尉追还,大恸且怒。又因与妻忿争,由此惑志。 文潞公守太原,辟司马温公为通判,夫人生日,温公献小词,为都漕唐子方峻责。 欧阳永叔、谢希深、田元均、尹师鲁在河南,携官妓游龙门,半月不返,留守钱 思公作简招之,亦不答。范文正与京东人石曼卿、刘潜之类相结以取名,服中上 万言书,甚非言不文之义。苏子瞻被命作 《储祥宫记》,大貂陈衍干当宫事,得 旨置酒与苏高会,苏阴使人发,御史董敦逸即有章疏,遂坠计中。又云子瞻四六 表章不成文字。其他如潞公、范忠宣、吕汲公、吴冲卿、傅献简诸公,皆不免讥 议。予谓决非毅甫所作,盖魏泰 《碧云騢》之流耳。温公自用宠颍公辟,不与潞 公、子方同时,共廖妄不待攻也。靖之乃原闻曾孙,佳土也,而跋是书云:“孔 氏兄弟曾大父行也,思其人欲其言久矣,故录而藏之。”汪圣锡亦书其后,但记 上官彦衡一事,岂弗深考云。 孔氏野史译文 社会上流传孔毅甫 《野史》 一卷,共记四十件事,我从清江县的刘靖之那 儿得到了这部书,其中记载赵清献 (赵井,道清献)任青城县令的时候,曾带一 名民间的女艺人回家,被县尉追上,夺还给人家,因而大哭大闹,又因而迁怒和 妻子闹矛盾,因此迷失了自己志向抱负。文潞公 (文彦博,封潞国公)作太原太 守时,任用司马温公 (司马光,赠温国公)为通判,文夫人生日时,温公曾进献 小词祝寿,受到都潜唐子方的严厉斥贵。欧阳永叔 (欧阳修,字永叔)、谢希深 (谢绛、字希深)、田元均 (田况,字元均),尹师鲁 (尹沫、字师鲁)诸人在 河南府治所洛阳时,曾经同官妓游览龙门,半个月了还不回来。河南留守官员钱 思公写信要他们回来,也不理睬。范仲淹 (范仲淹,字文正)和京东 (京东路) 人石曼卿 (石延年,字曼卿)、刘潜之流互相结交以博取浮名,服丧期间上万言 书,很不符合服丧期间出言不要文采的规范。苏辙 (子密)受命创作 《储祥宫 记》 ,大太监陈衍管理宫廷事务,得到皇上的旨意置办洒席同苏饮,苏暗地叫 人告发此事,以为不符合礼制,于是御史董敦逸就上了弹劾的奏章,刚好落入陈 衍设计好的圈套。还说苏辙用骄文写的表章不成体统,别的如潞公、范忠宣 (范 纯仁,字忠宣)、吕汲公 (吕大防,封汲郡公)、吴冲卿 (吴充,字冲卿),傅 献简 (傅尧俞,谥献简)诸人,也都不免受其讥弹批评。我认为这决不是毅甫所 写的,大抵属于魏泰的 《碧云暇》之类的东西.温公自己是因为庞颖公 (原籍, 封颖国公)的举荐而被征辟入就,跟潞公、子方并不同时,其荒谬自不攻自破。 靖之是原甫 (刘敞,字原父)的曾孙,是位品学兼优的读书人,可是为这部书所 写的跋语却说: “孔氏兄弟和我的曾祖父同辈,怀念他们的为人就想听到言论, 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所以把它抄录保存。”汪圣锡 (汪应辰,字圣锡)也在书的 后面写有跋语,只是记录了上官彦衡 (上官均,字彦衡)的一件事,难道他们对 书的内容没有深入考查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5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