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南地区虎故事类型研究
[摘要]中国西南地区生活着许多崇虎的少数民族,虎故事流布深广,分为三大类型:义虎型、化身型和动物智斗型。该地区义虎型和动物智斗型故事从不同侧面展示出人性美。化身型虎故事产生的心理基础在于原始思维拟人化和互渗律。
[关键词]西南地区虎故事;类型研究;义虎型;化身型;智斗型
虎故事作为中国虎文化的主体内容之一,自先秦以来在中国文献中就多有记载。《山海经》有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①这应该是我们最早见到虎神形象的文献。《淮南子·俶真训》中“昔公牛哀转病也,七日化为虎。其兄掩户而入,觇之,则虎,搏而杀之”②,当是较早的人化为虎的传说。
到近现代,随着全国民间文学资源收集汇编工作的开展,与虎有关的故事被大量发现,《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收录的虎故事多达340篇,还有县市级民间故事集成中的虎故事,仅从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来看,数量已很可观,而学界对它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其中,刘守华的《中国民间故事史》中《义虎型的〈义虎记〉》的研究较为翔实地考察了汉族人虎缘故事的形态,并对其亚型作了很有见地的论析;汪玢玲的《中国虎文化》将老虎传奇故事分为十类展开介绍;孙正国的虎故事研究系列论文则对其作叙事学研究并阐述虎故事类型的构成演变及文化内涵等。近40年来,相关研究论文对虎故事的起源、传播、流变、结构形态、美学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鉴于虎故事是建立在人们虎信仰基础上的语言形态,而中国西南地区不仅生活着许多崇虎的少数民族,虎故事流布还较为深广,本文在吸取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照国际通行的分类体系对西南地区的虎故事类型进行整理和研究。
一、西南地区虎故事的流布
中国“西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西南”相當于今天的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而广义的“西南”则还包含了西藏和广西两个民族自治区。方国瑜从历史的角度说:“西南地区的范围,即现在云南全省,又四川省大渡河以南,贵州省贵阳以西,这是自汉至元代我国的一个重要政治区域——两汉为西南夷,魏晋为南中,南朝为宁州,唐为云南安抚司,沿至元代为云南行省——各时期疆界虽有出入,而大体相同。”③由于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分别与西藏、广西相邻,故在本文的具体研究中对西藏、广西的虎故事也有涉及。
虎故事在我国的流布地域非常广,《中国民间故事集成》340余篇的虎故事有近三分之一产生在西南地区:贵州27篇,云南27篇,四川24篇,西藏9篇,广西9篇。这一地区县市级民间故事集成中的虎故事近60篇。这是一个不完全统计,有待进一步完善。就民族而言,西南地区的虎故事主要流传于苗族、彝族、土家族、汉族、布依族、畲族、毛南族、侗族、壮族、纳西族、傈僳族、哈尼族、白族、独龙族、拉祜族、普米族、景颇族、德昂族、怒族、傣族、佤族、藏族、羌族、珞巴族、门巴族、瑶族等26个民族。
从这些数据大致可以看出,西南地区虎故事的数量较多,涉及民族较广,有必要从地域、民族、宗教信仰等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二、西南地区虎故事的三大类型
虎故事是人们在虎信仰基础上有关虎的神力与变化、报恩与际遇以及自然与人文关系的语言形态,既有浓郁的神话特色,也有温馨的世俗意味。本文以《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简称at分类法)和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为基础,结合西南地区虎故事的特征,将其归纳为三个类型。
(一)义虎型
义虎型故事指老虎受伤得到人的援助,又在人陷于危难时向其报恩的故事。这是人格化的虎,反映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这类故事最早出现在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中:
苏易者,庐陵妇人,善看产。夜忽为虎所取,行六七里,至大圹,厝易置地,蹲而守。
见有牝虎当产,不得解,匍匐欲死,辄仰视。易悟之,乃为探出之,有三子。生毕,虎负易还。再三送野肉于门内。(卷二〇)
虎报恩故事(at156b)在唐代《广异记·张鱼舟救虎》、五代《中朝故事·老妪拔虎刺》可见,故事情节渐趋丰满,可见这个原型一直在流传。
到了近现代,流传于西南地区的义虎型故事情节包括:
1.受困得救。老虎遇到困难:(a)脚掌有刺;(b)被猎人追捕;(c)陷进刺丛;(d)被骨头或金簪卡住喉咙;(e)难产;(f)饥饿。之后被恩人(草医、接生婆、孙思邈、砍柴郎、农家女)所救。
2.恩人遭难。(a)生活困窘;(b)无人赡养;(c)受冤被诬;(d)没有妻子(或丈夫)。
3.老虎报恩。(a)送衣送食物;(b)做媒送妻;(c)虎咬恶人或大闹官府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七巧板》完整版教学课件.pptx VIP
- 定时交通灯控制设计.pdf VIP
- 浙大中控DCS系统操作规程.doc VIP
- 学校家长安全责任书.docx VIP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基础测试题.doc VIP
- 2025至2030中国食用油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VIP
- 10.3 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和终止(政策与法律法规 第7版).pptx VIP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5年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深圳初一数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题(带答案).pdf VIP
- 2023年春国开(甘肃)《个人理财》形考任务1-4题库.docx
文档评论(0)